欠款280萬!微鯨被自己的公關公司翻了白眼,還“無視法院判決,拒不償還”專欄號
“微鯨科技無視法院判決,兩年欠款280萬拒不償還!”
昨日(3月12日),南京盛躍公關某員工曝料稱微鯨科技已拖欠盛躍公關服務費2年之久,金額超280萬,且在法院下達調解書的情況下仍然拒不執行。
盛躍公關對微鯨科技的此種行為極度不滿,直言:“依法治國,要求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我也想問一問微鯨科技的法人代表黎瑞剛先生,是否知道您的這家公司正在做著公然對抗法律的事情?”
微鯨科技誕生之時,曾引發廣泛關注,當時不僅有中國人民廣播電臺、華人文化為其投資,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也參與其中,微鯨電視首期啟動資金就高達20億,隨后又走上硬件+內容雙線布局的道路,發展迅速可與樂視、小米一較高下。
然而實際上,微鯨科技無論在硬件投資,還是內容布局上,都面臨著巨大的虧損,此次的欠薪丑聞或許只是其經營狀況不佳的冰山一角。
兩年未還清280萬欠款
微鯨對法院調解書“置之不理”
3月12日,盛躍公關某員工在朋友圈曝料:自2016年7月以來,微鯨科技拖欠盛躍公關服務款已超280萬,迄今已近兩年仍未結清,且在法院已下達調解書的情況下拒不執行。
根據曝料內容,2017年11月,盛躍公關與微鯨科技在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達成法律調解。盡管微鯨科技要求必須拿到60萬所謂“企業返點”后再將余款分期付清,盛躍公關也迫于公司資金壓力“認慫”同意,但是,直到今年2月,微鯨科技卻對尚未償還的84萬余款置之不理。
曝料人直言:“兩年!280萬!在法院判決生效且無法上訴的情況下公然拒絕支付,且情節之無理,態度之蠻橫,這家電視機廠商和樂視又有什么區別?”
“微鯨欠薪”事件流出之后,微鯨科技在今日質問盛躍公關“是否收買媒體?”,并認為盛躍公關存在抹黑黎瑞剛先生的嫌疑。盛躍公關對此作出兩點回應:
<blockquote>1、請問我們怎么說黎瑞剛先生了?哪一句話不是就事論事(只談法院判決的債務,不談你司經營狀況),你們不遵守法院判決我們還說不得了?請你們不要給黎瑞剛先生抹黑才是真的!
2、中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人民當家做主,這個時代還拿什么“豪強貴族”的名頭來嚇唬我們普通老百姓,你覺得我們會害怕嗎?我倒要瞧瞧大資本家會如何鎮壓我們,大不了回鄉種田!
</blockquote>盛躍公關還在朋友圈補充到:“我方將于4月5日對微鯨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在此之前暫不對此事作出回應了。4月5日之后,我們會繼續跟進此事。相信法律的公正公平!”
華人文化、阿里、騰訊背書,啟動資金20億
曾經的互聯網電視三巨頭之一,卻春光不再
曝料中可以看到,盛躍公關直接將微鯨科技與風光不再的樂視對比,實際上,早在樂視仍站在互聯網頂端之時,微鯨便是可與樂視一較高下的互聯網公司,成立之初便拿到超20億的融資。
<blockquote>“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微鯨科技
</blockquote>要說微鯨科技,就離不開黎瑞剛先生。
黎瑞剛曾擔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總裁,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后成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還擔任過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等,國企資歷深厚。而成立微鯨科技是黎瑞剛長達4年深思熟慮的結果。
2015年4月,黎瑞剛與李懷宇一起成立了微鯨科技,四個月后,微鯨電視誕生,正式入局互聯網電視領域。
據了解,微鯨電視的首期啟動資金高達20億,主要來自華人文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另外,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參與了投資。微鯨科技將與他們從資本、政策、技術、內容、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微鯨電視一時風光無兩。
<blockquote>“軟實力”內容資源優渥
</blockquote>“背靠大樹好乘涼”,微鯨電視作為內容輸出平臺,優質資源是其搶占用戶的直接手段。而華人文化在內容方面的布局之廣讓人咋舌:
1、投資時代華納旗下時代周刊、CNN、HBO、華納兄弟影業、DC漫畫等媒體資源,并與時代華納成立旗艦影業;
2、投資燦星制作,旗下擁有《中國新歌聲》、《蓋世音雄》、《蒙面歌王》等大量優質綜藝資源;
3、與美國夢工廠合資組建東方夢工廠,旗下擁有《功夫熊貓》系列等優質IP資源;
4、投資正午陽光,覆蓋旗下精品影視劇,品質劇《瑯琊榜》、《偽裝者》的出品人為黎瑞剛。
5、還與香港無線TVB、星空傳媒、芒果TV、騰訊視頻、IMAX中國、財新傳媒、體奧動力等在內容上有合作。
<blockquote>“硬實力”前沿技術不俗
</blockquote>除了微鯨電視不斷革新之外,在VR技術出現后,微鯨科技也迅速推出微鯨VR,微鯨電視和微鯨VR之間可實現資源共享。
2016年8月,華人文化完成對NextVR的B輪融資。在內容方面,NextVR已承接了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NBA、國際冠軍杯等項目的VR直播。在技術方面,NextVR還擁有包含內容的制作、分發、傳輸與播放等領域的近30項專利技術,并具備低帶寬觀看流暢VR視頻的能力,可進一步降低用戶消費成本。
而在之前,華人文化還聯合SMG、JAUNT投入1億美元組建“JAUNT中國”,復制JAUNT在美國的所有業務:包括硬件、軟件、工具、應用開發及內容生產,其自主開發的專業VR攝像機JAUNT ONE擁有包括消除鏡頭畸變、圖像拼接、系統生成內容等多項專利。而在2015年9月,華人文化與迪斯尼、Evolution Media Partners一起對JAUNT的投資就已高達6500萬美元,約4.1億人民幣。
既有資本支持,又有華人文化在內容、技術兩方面同時發力,微鯨科技在誕生之初,就有著更高的起跑線,并迅速成長為與樂視、小米并稱的互聯網電視三巨頭之一。
以此來看,微鯨科技似乎“不差錢”,那么前文提到的所欠盛躍公關的280萬怎么會在兩年內無法償清?而且曝料人也特意強調“不提你司經營狀況”,這樣的措辭耐人尋味,再加上在樂視倒下之后,整個互聯網電視市場趨冷,微鯨科技欠薪或許與持續的業績虧損有關。
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僅剩13%
樂視倒下之后,“友商”反而更難生存
奧維云網在1月發布的彩電業年度分析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電視總銷量在4752萬臺,其中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只有13%,也就是說,互聯網電視總銷量不超過480萬臺。即便據微鯨CEO李懷宇所言:“整個市場的集中會進一步加強,未來前四名應該要做到70%左右。”,那么留給微鯨的市場也只在108萬臺上下。
而在2016年,樂視競爭力猶在之時,互聯網電視的市場份額還能達到19%,僅樂視一家的互聯網電視銷量就達到600萬臺。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電視在競爭之初主打價格戰,電視銷售都在虧損,暴風集團CEO馮鑫曾透露,去年每賣出一臺暴風TV,會虧損300元至400元。以此管中窺豹,微鯨電視每年的銷售虧損至少在1億以上。
互聯網電視借助補貼走量,但電視面板的成本自2016年4月起連續14個月上漲,在此壓力下,互聯網電視放緩價格戰,而市場給出的反應便是銷量隨之下滑。
另外,微鯨科技在VR方面的投資收入更差,2016年微鯨VR就宣布未來三年將在全球范圍內投入10億元創新產業基金。但李懷宇曾表示在VR方面還未實現盈利。
除了硬件虧損外,微鯨科技在內容上同樣走得不順暢。
盡管微鯨科技獲取內容的渠道很廣,但合作方并非為其免費供應,微鯨科技還要另外購買。據了解,華人文化每年在內容上的投入高達幾十億,這對其后期持續供應優質內容并非易事,而內容投入不足,也將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而巨大的內容投資下,在硬件銷售尚未盈利的情況下,僅靠付費會員帶動業績很難回本。
2017年初,微鯨科技已經開始籌備新一輪融資,但到目前為止,新的融資消息還未傳出,反而是欠薪丑聞不脛而走。
有意思的是,在樂視這個巨型互聯網帝國倒下之后,曾與其對標的企業本應迎來爆發增長期。然而市場卻隨著樂視的轟然倒塌迅速趨冷,其他玩家并沒有再現樂視輝煌,反遭波及。像微鯨科技這樣的欠薪事件也并非個例。
2016年底,米多娛樂被曝拖欠員工工資近4個月;幾乎同時,眾景視界也被曝拖欠工資超200萬;隨后,暴風魔鏡裁員人數高達200人,暴風CEO只回應稱:“裁了一點點。”
除了裁員,暴風集團擬10.8億收購吳奇隆的稻草熊影業,后被證監會否決;曾發布的全球“DT大娛樂”平臺戰略,也由于“缺錢”逐漸歸于沉寂。2017年上半年,暴風集團負債總計17.58億元,負債率已高達79.72%。其中還存在4073.60萬元的應付職工薪酬。7月19日停牌前,暴風集團總市值僅為67.1億,創歷史新低。
樂視帶熱了整個市場,所有玩家在做大的蛋糕里更容易分上一塊,而現在,樂視坍塌,暴風沉寂,微鯨也被曝欠薪,互聯網電視生態的故事還能講下去嗎?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