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鏖戰新篇:如何搶占未來?專欄
雙11的節點臨近,智能手機尤其是將電商渠道作為主戰場的互聯網手機,再次進入了短暫的白熱化競爭。
為了渲染賽前的緊張氣氛,京東公布了各大手機品牌的實時競速排行榜,雖不見硝煙,依然讓外界感受到了競爭的膠著和殘酷。擅長中程發力的榮耀再一次逆勢而上,在品牌銷量、銷售額、單品銷量等多個維度上表現搶眼。
與此同時,榮耀總裁趙明在11月3日的一財技術與創新論壇的演講中,道出了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的成功原因,以及智能手機廠商該如何搶占未來。
應勢而變,應需而變
智能手機市場向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每年都有新的風口出現,也總有一些手機品牌樂此不疲地去制造焦點。以至于在過去幾年中,智能手機多次調轉航向,一群沒來得及跟隨或者說太熱衷于跟風的品牌和上下游廠商,制造了一個又一個血淋淋的故事。
榮耀是其中的幸運兒,也是佼佼者。2013年年底才誕生的榮耀,在四年的發展進程中,不僅在品牌等多個維度完成了去華為化、更獨立化的轉變,還一舉成為互聯網手機新的領頭羊。足以論證這一觀點的便是數據,在賽諾公布的2017年1-9月中國互聯網手機銷量排行中,在銷量、銷售額、電商渠道ASP這三個核心維度上,榮耀的表現均在小米之上,坐穩了互聯網手機領頭羊的地位。
趙明在談及榮耀成功的不二法門的時候,并沒有長篇大論地談榮耀的方法論,而是哲學性地給出了一句話:應勢而變,應需而變。換而言之,決定手機未來變革的一定是消費者
需求,榮耀所做的恰恰是以消費者需求為驅動內核,以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為驅動內容。
從11月1號到10號,榮耀的整體銷售額僅次于蘋果,榮耀9成為單品銷量最高的中高端產品,特別是榮耀在電商渠道的均價比起以往提升了17.21%。反映到消費者的需求上,就是消費升級,這并非是榮耀杜撰的消費現象,應該說從2015年開始,有關消費升級和新中產崛起的消費便層出不窮,只是大多數手機廠商并沒有意識到這一事實。
用戶需求的變化還左右著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最典型的就是國內手機市場的存量競爭,價格不再是決定消費者態度的唯一要素,品質、品牌、創新、體驗等均在影響最終的銷量數字。只是大多數手機廠商沒能適時調轉傳統,不僅表現在榮耀超越小米成為互聯網手機領軍者的標志性事件上,還包括手機品牌集中度的上升。從IDC公布的2017年Q3智能手機銷量報告來看,全球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拿走了60.9%的市場份額,高于去年同期的54.6%;而在國內,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更是奪得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
當然,手機市場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手機也不再是簡單的元器件堆砌,而是新的通訊載體、娛樂載體、云服務載體等多重身份,手機市場的未來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搶占未來:從六個維度打破邊界
如果說市場份額代表了當下的競爭力,那么凈推薦值則預示了未來的市場走向。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貝恩,每年都會對中國的消費品做全方位的調查,榮耀的凈推薦值(NPS)與華為和蘋果并列第一。
凈推薦值代表了用戶的喜愛度和忠誠度,是所有品牌和產品口碑的真實寫照。榮耀是定位在年輕人的手機品牌,為了抓住年輕人的核心訴求,對年輕人的需求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便是從科技、創新、品質、美學、體驗、營銷去貼近消費者。事實上,榮耀對六個維度的聚焦,為所有手機品牌如何走向未來指明了方向。
科技:依托華為在主航道上的持續投入,每年有10%以上的銷售收入用于研發,可以量化出來的便是華為的專利研發數據和技術攻堅成果。以華為新發布的麒麟970為例,成為首款集成NPU神經網絡單元的移動芯片,對華為和榮耀搶占人工智能制高點的價值不言而喻。從某種程度上說,國內大多數手機品牌是以營銷起家的,何時進行轉型以及如何做好轉型,將成為未來競爭的分水嶺。
創新:創新是對消費者需求的響應,也決定了用戶體驗的優劣。榮耀在創新方面的理念就是:前沿的科技+成熟的解決方案=消費級應用。首款人工智能手機、手機VR、仿生純平雙鏡頭技術等等,都首先在榮耀產品上應用并普及。不過,創新不是對新興技術的盲目追捧,而是以服務用戶體驗為前提的,市場上也有不少品牌為了創新而創新,制造了一個個花哨的功能點,結果卻難言盡如人意。
美學:手機進入存量市場是不爭的事實,也詮釋著消費者需求的演變,從追求性能轉向對美的訴求。立足于年輕市場的榮耀在這一點上要更加敏感,先是跨越不同圈層推出了魅海藍、海鷗灰、知更鳥藍等爆款色系,榮耀8的雙面玻璃更是引發了一大波模仿者。創新是技術上的領先,但美學是意識上的引領,這一點值得大多數手機廠商反思和學習。
品質:因運輸過程中罕見的輪胎起火,榮耀銷毀了價值2000多萬可能存在隱患、但良品率仍然超過98%的手機。這一保障品質的做法讓榮耀嘗到了甜頭,也警醒了榮耀對于品質的嚴格管控,內部標準永遠高于外部要求,追求“零缺陷”的標準也讓榮耀順利成為手機圈里的“品質擔當”。而對于頻陷各種質量門的手機廠商來說,品質又意味著什么呢?
體驗:榮耀是一家互聯網手機品牌,但互聯網不應該成為榮耀的邊界。為了打破這一邊界,加速線上線下的融合,榮耀進行渠道創新,開拓了“潮玩”的新模式,線下門店承擔的不只是銷售的角色,還有與用戶溝通、IP運營等功能。誠然,榮耀對體驗的認知已經超出了用戶體驗的層面,將線上線下一起融合到體驗之中,是值得同行們借鑒的思路。
營銷:趙明把營銷放到最后來講,與榮耀在各個維度的投入占比不無關系。榮耀在營銷方面的投入基本維持在總營收的2%到3%之間,與市場上動輒幾千萬的明星代言相比,著實有些“捉襟見肘”??蔂I銷的落腳點又在哪兒呢?榮耀的理解是與年輕人的溝通方式,榮耀制噪者、榮耀電競堂、FISE極限運動等看起來不務正業的營銷活動,反而和年輕人的潮流生活方式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鳴。
不過,在這六個維度之外,還有一個方向上的問題。按照趙明的話來說,“跑對方向比跑得快更重要”。其實趙明的言外之意也不難理解,幾乎所有品牌都在深耕線下渠道的時候,榮耀也是其中之一,卻不是重模式的跟風者,而是以輕模式資產的模式,構建了有朋友有未來的伙伴關系。一種方向的正確與否,數字是最直接的證明,根據賽諾數據:榮耀已是僅次于華為、OPPO、vivo、蘋果的線下第五大品牌,但榮耀在線下市場的人員投入只有34個。
結語
所謂的應勢而變是指順應行業市場大勢而變,應需而變則是順應消費者需求而變。作為榮耀的總裁,趙明篤信“因勢而變”的道理,而消費者的訴求則是榮耀的發力點。
趙明沒有點明的是,看到趨勢的手機廠商絕不止榮耀一家,可為何偏偏是榮耀頻頻“險中取勝”?其中還涉及了一個效率的問題,無論是在線上營銷,還是在線下布局上,高效都是榮耀的代名詞,也是掌控賽點的附加優勢。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