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區塊鏈需要標準化嗎?專欄
一個新興行業在發展前期需要創造和摸索,到了發展中期就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所謂的精華則慢慢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準。那么,區塊鏈作為一個正在飛速發展前期的新興行業,未來會需要類似其他行業一樣的“標準化”嗎?
1.什么是行業的標準化?如何產生這一概念的?
德國人在1926年成立了國家標準化協會,所有的齒輪,所有的軸承,所有的配件,因為銷售到不同的地方都需要標準化,這樣才可以確保配件是通用的。
再比如我們常用的a4紙,a3紙,都有非常明確的長寬定義,這也是德國人發明的。其實更早一點,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也是屬于標準化范疇;
兩者不同之處是社會性質。秦始皇的標準化是農業社會的標準化,而德國人的標準化是工業社會的標準化。
不說區塊鏈,從宏觀來看,如今我們是信息社會,信息社會是否需要標準化?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企業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規模,第二種境界是做技術,第三種境界是做標準,爭取做這個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中國企業家大部分一直是以引領標準的這種境界為最終追求來做企業的,只不過依然是沿用的工業化標準。
2.工業經濟的標準在數字經濟領域不適用
首先工業經濟追求的是標準化,而數字經濟追求的恰恰是多樣化。
比如手機、電腦這些工業物品,有確定的形態形狀,質量,材質等等,不同品牌之間的外觀差別不大,對于這些硬件供貨商來說方便制造和供貨,各品牌也可以省下一大筆成本。
而對于互聯網的產品,我只需要改變一下瀏覽器里面輸入的地址字母就可以了??梢院芊奖愕厍袚Q,比如html5的標準實際上就是蘋果。
推行標準的過程,其實是把世界變成均質化的過程,單一化的過程。這種單一化是為了降低,不同系統之間的銜接成本。在區塊鏈世界可以說不存在這種銜接成本。
我們經常說區塊鏈構造了世界的多樣性,其實這種構造更多是一種生物世界的構造,而我們一直所熱衷的標準化其實是一個工業化時代的思維,相對于信息化時代來說,已經落后了。
3.標準化會如何影響區塊鏈的發展?
標準是怎么來的?標準往往由權威制定。互聯網領域有沒有權威呢?你可以說有,各個國家的各種部門制定的條例法規;但是也可以說沒有,因為有很多權威定義的標準和很多實際上的標準,比如W3C往往就是采用追認標準的方式。我們國家目前有些部門想通過建立標準引領區塊鏈發展,其實反而會抑制和阻礙了發展。
新行業的孵化成長往往需要一個多元化和相對自由的環境,而不是一個提前釘好了框架的籠子。
4.標準的實質價值在哪里?
在工業生產中,大家遵守一定的標準,那么有標準制定者來提供技術服務,讓產品和產品之間的通信、銜接降低到最低成本,那么標準制定者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整個市場中大家都是受益的。這是標準在社會分工協作提升效率的一個應用。從信息論的角度來說,標準降低了社會的通信成本,提高了社會的協作效率。
如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一樣,標準化一枚硬幣的兩面——有它好的一面也一定有它負面的一面。
我們常說分工產生效能,但是融合產生創新。區塊鏈正是具備了這樣的溝通基礎,是多方面具備融合的功能,成為一種融合的基礎設施和技術的基因。
但是如果所謂的標準制定者,為了團體私利,通過設定標準,這種先驗的知識去篩選未知的領域,反而對整個市場的發展是不利的。
就目前來說,整個區塊鏈領域的發展是非常不充分的,有太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去嘗試去拓展,用已知的有限的知識去設定未來的框架和標準,這無異于削足適履。
5.區塊鏈行業需不需要標準?
肯定需要,但至少現在不那么迫切地需要。如前文所說,標準往往是在行業發展中后期才會出現的,標準的制定需要我們用現在已有的知識去總結、去除糟粕留精華。多數時候會出現的狀況是,標準的發展往往滯后于產業的發展,甚至反而束縛了產業的發展。
那么現在一些區塊鏈領域的初創公司,不應該為了符合所謂的區塊鏈標準,就束縛了自己的應用和想象力。
如果有標準的制定者,應該在現有的有限的探索和認知范圍內,保持對未知的敬畏。
如果要制定標準,還是沿用事實上的標準,事實上的標準怎么來,追認標準就好。
標準從本質上是為了給行業保駕護航,讓它安全和順暢地成長,那么我們最終要思考的其實是“怎么做才能讓區塊鏈這個行業為人類、為社會盡到最大的作用”。
*本文由未來財經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