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上市:除了儀式感和情懷,還剩下些什么?專欄
7月31日,搜狗終于宣布計劃向美國SEC提交上市文件了,將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掛牌IPO。
對于這個消息,互聯網圈兒的關注度較高,但大都沒從上市的估值、前景和投資價值上去考量,而是從“搜狗不上市,王小川就不找女朋友”的花邊娛樂角度上大做文章,王小川還被比喻成中國互聯網界最后的“鉆石王老五”。其實,這些解讀都是吃瓜群眾的思維,看熱鬧不嫌事大。對經歷了13年馬拉松長跑后的搜狗和王小川來講,上市或許更多的是完成一種儀式,釋放出多年積攢的情懷。但在上市夙愿完成之后,搜狗還剩下些什么呢?
搜狗上市的儀式感與獨立宣言,只為爭口氣?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里,搜狗與王小川的成長歷史很不一樣。最早,搜狗是背靠搜狐長達5年的“輸血”成長起來的,甚至最初更像是搜狐旗下的一個業務部門,僅僅是搜狐在搜索、瀏覽器領域布下的一枚棋子。當時,王小川的身份表面看是創始人,但其實一直受到搜狐張朝陽的權力“控制”,說話并沒有太大的分量。在8月2日PingWest品玩梳理搜狗13年成長過程時,就重新提起了這段尷尬的往事。
最為激烈的一次是在2010年初,360的周鴻祎找到張朝陽,要入駐搜狗,張朝陽給王小川下了通牒,“20天時間,必須把360談下來”,但王小川內心是堅決反對的,因為一旦被360入股,將失去控制權,徹底淪為360的一粒棋子。所以,一心想建立獨立王國的王小川,跑到杭州找到了阿里巴巴的馬云,最終,阿里的介入攪黃了周鴻祎入股搜狗的如意算盤。而后,經歷了3Q大戰后的馬化騰,帶著搜搜和瀏覽器默認搜狗搜索的“嫁妝”入股了搜狗。最終,王小川在兩個“婆婆”之下,才獲得了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雖然王小川拿到了獨立的身份,但十多年來,擋住360的吞噬,應付老東家搜狐,王小川過的是一種“擰巴”的日子。與中生代的美團王興、獵豹移動的傅盛比,王小川干的是創業的事,卻始終在獲得主導權上博弈多年。而這也促使搜狗對獨立的渴求越來越強烈。
恰恰,這次搜狗上市就是對外表明“獨立”的態度,與過去徹底劃清界限,不再活在騰訊、搜狐兩家大佬的影子里,同時也證明搜狗獨立存在的商業邏輯與價值。但事實上,王小川及核心骨干員工的持股比例并不高,僅為5.83%。騰訊持有45.4%的股權,搜狐有39.2%,就連張朝陽個人的持股比例也高達9.5%,遠遠超出王小川及管理團隊的5.8%。如此,所謂的“獨立”也可能只是打工者的一場狂歡。
有觀點認為,王小川可能僅僅是爭了一口氣而已。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理解:搜狗上市可能不是為了融資,也不是因為業務需求,而是以一場上市儀式的落地,發布自己的獨立“宣言”,了卻多年來的初心和夢想,消除外界關于“搜狗姓王還是姓騰訊、姓搜狐”的疑問。
納斯達克是圍城,360的出城與搜狗的進城
賭氣的成分在,但搜狗上市到底估值幾何,美國資本市場怎么看待這家來自于中國的搜索公司呢?這才是外界應該關注和深挖的焦點。更進一步講,搜狗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對還是錯呢?恐怕就算是王小川心里面也打鼓。我們不去武斷地給出結論,但有兩個因素是直接相關的。
一是,搜狗以搜索引擎的商業模式標簽去美國上市,不一定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在美國納斯達克,搜索引擎很難讓投資者興奮,因為這種業務模式已經存在了十多年了。而且在中國市場,搜索的市場競爭格局進入了一個穩定態,百度一家獨大,占壟斷地位,搜狗、360兩家的份額始終在個位數徘徊,而這一局面也已經存續了多年。就此,精明的投資者都會算一筆賬。當年搜索市場第二的360,不也落得個灰溜溜退場的命運。這很容易成為納斯達克的魔咒,華爾街不看好360,今天也很難看好搜狗。
當然,搜狗可能不會傻到大談搜索引擎的概念,會披一件人工智能的時髦“外衣”,但這并沒有改變搜狗搜索的內核。根據搜狗發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搜狗收入達到2.11億美元,但收入大部分仍然是搜索廣告,未能改變了業務模式單一的局面。而以往三級火箭的模型也是以輸入法和瀏覽器為入口,將流量導入到搜索的池子里,然后以搜索廣告完成行業變現。相比,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噱頭,短期不會給搜狗帶來實質性的收入貢獻。
二是,在搜狗熱衷于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大批的中國互聯網概念股正從美國資本市場撤退,轉而尋求在國內A股掛牌或借殼上市,而不是漂洋過海去美國。如今,納斯達克更像是一座圍城,同在一個屋檐下的360的“出城”,與準備“進城”的搜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除了360私有化退市外,分眾傳媒、巨人網絡等一大批互聯網概念股回歸到了國內,根本原因是美國市場的估值體系和規則不同,又對國內市場不了解,導致股價長期徘徊在底部。聚美優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過去三年間,聚美優品的股價一瀉千里,如今只有區區2美元,市值3億美元,暴跌了近9成。
實際上,過去幾年,中國互聯網企業去美國上市早已不是潮流,每年掛牌的企業寥寥無幾,搜狗和王小川“逆勢而動”,順利掛牌不成問題,只不過恐怕很難有好果子吃。
故事不好講,搜狗的未來還剩下些什么?
誠然,對于搜狗與王小川的初心,以及在死磕搜索引擎的堅持,外界普遍比較認可。而從搜狗每一財季的財報數據看,在搜狐門戶廣告、游戲業務持續下滑,創新業務又連續敗北時,搜狗確實是唯一的亮點,讓搜狐的財報不至于太難看。但如果放在整個中國互聯網版圖中衡量的話,搜狗的表現可能就算不上多突出了,甚至比幾年前還“退步”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搜狗很明顯缺乏大的格局和布局。國內互聯網環境瞬息萬變,13年間,搜狗一直抱著搜索引擎的產品和商業模式不變,既沒有產品和業務模式上大的外延式擴張,更沒有資本上的投資、并購的動作。但其實市場的天早就變了,騰訊、阿里、百度在各個領域出擊,占領各個風口。哪怕是當年被挫敗的360的周鴻祎,也在面向未來的手機、直播、信息流等領域布局突圍,只有搜狗一直在搜索的一畝三分地里折騰,十多年來沒有太大變化。
其次,搜狗開始大打人工智能牌,準備從AI層面破局。于是,汪仔、語音、機器翻譯和同傳紛紛登場,搜狗也一改以往低調的技術基因和文化,向來對交際不感冒的王小川也走出來,在各大綜藝節目上亮相。顯然,搜狗試圖給自己貼一個更時髦的標簽,在代表未來的新大陸中謀得一席之地?;蛟S,搜狗在打人工智能這張牌前,就考慮到了上市需要標榜概念和講故事,所以才風格大變,以此來扭轉略顯陳舊的搜索形象。
但問題是,搜狗在人工智能領域可能很難有太好的表現。因為人工智能既拼核心技術的積淀,又拼生態構建和場景覆蓋能力。搜狗背后雖然有騰訊和搜狐兩家的加持,但騰訊也在加碼人工智能,業務上除了搜搜和瀏覽器的默認入口,給不了搜狗太多的應用場景。搜狐自身還難保,更顧不上搜狗了。而沒有用戶更多樣化的場景和數據的話,人工智能技術的訓練、學習和智力提升會遭遇瓶頸,結果很容易成為一個空架子,也就談不上有多強的競爭力了。
所以說,搜狗一放出即將IPO的消息,整個業界都在為搜狗和王小川上市大唱贊歌時,更理性的觀點則認為,這個時候,“封神”還是有點早,上市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對搜狗來說,未來的挑戰遠比機會更大。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