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六金
來源 / 節點財經
送一輩子快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答案是:根本停不下來。
作為京東物流2007年成立時就加入的最早一批員工,李超軍可以說已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他一直在一線跑快遞,別人問他怎么不試試職能崗或者管理崗?他說:“我就喜歡做快遞員!就是閑不住,出去跑我心里才踏實。”
2025年4月28日,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日十周年當天,李超軍被請到現場說了一段“脫口秀”。李超軍對著臺下所有人開玩笑地說,我在京東18年了,比所有人的工齡都長……
臺下持續了十幾秒的掌聲,大家打心眼里羨慕這位快遞老前輩。這也是李超軍的第十個一線員工日,“退休?不可能的,京東這么好,我還要再干十年呢”。
01 京東的“快遞家族”
2007年,34歲的李超軍入職京東物流,成為了一名快遞員,“那時我沒有導航,每天騎著自行車,隨身帶一張地圖,一支鉛筆,一點點記,一筆筆畫,把海淀區和西城區錯綜復雜的胡同,都畫在了地圖上,記在了腦子里”。
這張地圖,幫助李超軍優化了配送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當年北京平均工資4200元,我每個月都能超過這個數”。
在京東物流工作超過18年的李超軍
11年前,在李超軍的推薦下,兒子李蒙蒙也加入了京東,在河南開封老家當上了快遞員。
憑著和父親一樣靈光的腦子、勤快的手腳,他的散單攬收量在全國快遞員排名第49,連續5年被評為績優員工。
如今,李超軍父子在老家蓋了4層樓,買了兩套房、兩輛車。隨著家庭財富的穩定積累,父子倆也對未來“底氣十足”。
像李超軍這樣,出于對公司的認可,父帶子、夫帶妻、兄帶弟……進入京東的“快遞家族”,在京東并不在少數。
快遞員徐文義說,“我在京東快20年了,最早騎自行車,一天送十幾單,現在騎電三輪,一天送幾十單”。一開始站點只有幾個人,到后來變成幾十個人,人越來越多,單量翻了又翻。
徐文義認為,“在京東干,收入穩定,前景廣闊”,于是他把自己的弟弟、連襟、兒子、同鄉都介紹進京東物流,當上了快遞員。
02 公司“兜底”,未來無憂
李超軍的底氣,有很大一部分源自18年前。
在物流行業,京東物流無疑是一個另類的存在。這是行業內唯一一家堅持與所有一線員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并繳納“五險一金”的民營物流企業。
從2007年至今,李超軍的社保繳納已滿18年,“宿遷劉從江退休金4390元、甘肅談占國3000多、順義陳海彥5390元……”這些是李超軍了解的,京東退休快遞員、分揀員的退休工資。
李超軍算過,等他退休時,比他們相比只多不少。
隨著京東快遞員退休人數的逐年增加,“京東+退休”的關鍵詞組合,在社交平臺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不少京東老哥,曬出自己的退休待遇后,跟帖網友的情緒,歸納起來,無非兩種,一是驚訝,一是羨慕。
但在京東一線快遞員群體,尤其是年輕快遞員中,它看起來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因此并沒有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相比退休金這種“穩穩的幸福”,年輕快遞員更關注個人的能力成長和職業前景。
臧繼全是一名95后快遞員,“我最輝煌的事跡,是因為攬收業績好,曾被公司獎勵過一輛車”。
但他覺得,“車不是主要的”,在京東工作最值得的一件事,是利用公司提供的機會,在職讀完了大學。
臧繼全認為,京東重視員工的成長。這種成長,體現在“薪酬”和“學習”兩方面。
以“我在京東上大學”項目為例,該項目為家庭困難的一線員工設立專項助學基金,目前有超6000人入學,2000余人取得文憑。
03 員工開心,客戶才能滿意
京東在員工身上有舍得花錢?從其財報上得以直觀體現。
京東一直是一眾互聯網大廠中“營收多,利潤少,投入大”的獨特存在。以2024年為例,京東實現了11588億元營收、413.59億元凈利潤,4.1%的凈利率。
從貨、到物流、再到人,京東每年都有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2024年年底,京東擁有超過37萬名自有配送等操作人員,運營近1.9萬個配送站及網點。其中,絕大多數配送站和網點都是自營模式,以確保優質服務。
在臧繼全看來,“為夢想工作”,和“為養家糊口工作”,是完全兩種不同的狀態。
京東小哥臧繼全
京東物流推出個人快遞業務后,臧繼全在潘家園汽配城負責攬收業務。他汽配城老板聊天、發宣傳手冊、逢人就主動推介,“我都覺得自己不像個快遞員,更像個銷售”。
“有客戶問,六缸發動機這種大型配件,150多公斤,能不能送?我二話不說,帶著兄弟就給客戶扛過去了”。
客戶對京東快遞員的評價中,除了“微笑服務,說話溫柔”,另一個高頻詞就是“穩定”,“我們小區的京東小哥很穩定,基本沒換過”。
在京東內部有一種說法,一線員工是離客戶最近的“價值傳感器”。
京東物流這種一線員工居多的企業,許多商業契機、為組織提效的訣竅,都是由他們挖掘出來的。
“因此,花錢為員工創造學習、成長條件,將勞動尊嚴轉化為可感知的福利,我們并不認為是在浪費資源。樸素來講,我們給員工提供的情緒價值,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一眾互聯網大廠“降本增效”的浪潮中,逆流而行的京東堅持認為,對員工好,是人力資本的“時間復利”,也是最難被復制的“投入產出比”。
京東的這套理論,和胖東來有異曲同工之處。其創始人于東來也有個著名公式:"員工幸福指數每提升1%,顧客滿意度就增長2%"。
“那些曾被視作‘齒輪’的勞動者,在獲得尊嚴滋養后迸發的能量,他們日常工作在京東,不再是冰冷的成本數字,而是躍動的價值源泉。”
04 “每天都是4.28”
2025年4月28日,是京東一年一度的“一線員工日”。
這個節日源自2016年4月28日,京東物流四川閬中配送站,因輪流照顧一位殘疾客戶被全國媒體關注,榮膺當年國家郵政管理局頒發的“最美快遞員”團隊獎。
京東物流四川閬中配送站
對于年輕的京東物流來說,這是史上第一次有一線員工獲得國家級榮譽。
京東對這份榮譽格外珍惜,并將這一天設為 “配送員日”,在2019年升級為“一線員工日”,將倉儲、配送、客服、售后等所有一線員工納入其中,成為國內首家給快遞小哥設立專屬節日的公司。
當時京東集團創始人兼CEO劉強東曾表示:“我們每個配送員必須從骨子里、內心深處認識到他的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的體力勞動,是一份為客戶服務的偉大的工作,是有尊嚴的工作,很體面,是可以使自己的家人生活得舒適的工作。一個個電話,一個個包裹、一個個打包、一個個包裹投遞,是我們公司的營收來源,支持著京東的成長。”
京東正在轉動一個飛輪:對員工的尊重關心→服務質量提升→客戶留存與復購→企業盈利增長→進一步反哺員工。所以未來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京東對一線員工的尊重和關心不會打折。
在快遞、外賣這種高速運轉的行業中,最終拼的還是人。不久前,劉強東和大家一起吃飯喝酒的“火鍋局”中,李超軍父子送給了劉強東一件十多年前京東小哥們穿的工服。在快遞、外賣小哥們的把酒言歡間,我們看到,無數平凡個體以涓滴之力匯聚成河,用"幸福生產力"助推行業進步。
4月28日,京東的第十個一線員工日,也是京東全職外賣騎手的首個一線員工日。對于京東而言,未來的每一天,都是“4.28”,對一線員工的尊重和關心,也從來不會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