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bijqn"><pre id="bijqn"></pre></wbr>

      1. <wbr id="bijqn"></wbr>
        <em id="bijqn"></em>

        <sub id="bijqn"><listing id="bijqn"><nobr id="bijqn"></nobr></listing></sub>
        <sub id="bijqn"></sub>

        快手財報很好,但還可以更好

        新視界作者 互聯網江湖 / 砍柴網 / 2025-03-31 19:52
        "
        快手財報很好,但還可以更好

        來源 / 互聯網江湖 作者:劉致呈

        3月25日,快手正式披露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

        表現怎么樣呢?相當之炸裂!

        過去一年,快手實現營收1269億元,同比增長11.8%;歸母凈利潤153.3億元,同比增長139.76%,全年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72.5%至177億元,連續兩年實現規?;?。

        對應的,“線上營銷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務收入年同比增長率,也均超過了20%。

        更令人驚喜的是,快手AI的商業化變現也出現了加速的趨勢。自開啟商業化以來,截至到今年2月,可靈AI累計營收已超過了1億元。

        從大面上來看,快手這份成績單已經相當不錯了,尤其在當下周期內,利潤可謂是開啟了狂飆模式。

        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投資者對此的情緒卻并不高,甚至還有人悲觀地表示,“快手已經失去了成長性”“四季度表現平平”……

        這就讓人疑惑了:投資者們為什么會對快手這么挑剔?既要利潤又要營收增速?

        快手一直被資本市場低估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老鐵的價值遠沒有到瓶頸

        其實不難注意到,在此次財報中,快手的利潤增速是要遠高于營收表現的。

        并且過去三年間,快手的業績表現都是如此。

        這下意識就會讓人想到,是不是降本增效省出來的?

        從表象來看,現在快手的盈利確實是靠毛利率提升、三費支出占比收緊所換來的。

        但深層次而言,快手的“降本增效”卻并非是為了盈利而盈利,更像是在經過前期的基建投入運營后,商業生態逐漸成熟優化的結果。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營收和銷售成本的增速差。

        2022年,快手營收同比增長16.16%,但對應的銷售成本同比增速卻僅為10.63%;2023年,快手營收同比增長20.48%,銷售成本同比增長7.74%;2024年,快手營收同比增長11.83%,銷售成本同比增長2.7%,兩者的增速差越來越明顯。

        對應的毛利率,也就從2022年的44.73%,一路攀升至了2023年50.58%、2024年的54.6%……

        為什么會這樣?這背后的具體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業務協同效應的加強、貨幣化率的提升,以及AI可靈們帶來的降本增效等等。

        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平臺上的AIGC營銷素材和虛擬數字人直播解決方案的日均消耗超過3000萬元。同時,快手創始人程一笑還表示,根據快手內部測算,AI大模型預計可以把客戶的短視頻營銷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甚至更高……

        把整個邏輯主線串起來就是,過去快手一直在砸錢“修路”搞基建,當現在路修好了,進入了后期的盈利階段,那么快手就只需要做好日常維護即可,營收和銷售成本增速自然也就能逐漸拉開差距。

        再加上對費用成本的持續控制,快手盈利并不出人意料。2024年,快手除了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增長12.6%之外,行政開支同比減少了17%,研發開支也微降了1.1%至122億元……

        當然,這些更多是業績面上的分析,似乎沒有太多利空的地方。

        所以接下來看業務經營層面,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應用的平均日活躍用戶和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達到了4.01億和7.36億。分別同比增長4.8%和5.0%。其中,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125.6分鐘,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5.8%。

        怎么評價這個表現呢?大面上絕對不算差,但就是細看之下,卻存在些許瑕疵。

        比如快手Q4季度的4.01億日活,同比確實是增長的,但環比第三季度的4.08億卻出現了下滑。這就引起了部分投資者們的警惕。

        不過也有人表示:短視頻存在用戶淡旺季,快手每年都是Q4比Q3略少,這是季節性原因。

        此外,還有投資者提到快手的DAU確實是增長的,但同比增速卻一直在放緩。

        2023年一季度至2024年四季度,快手DAU分別為3.74億、3.76億、3.87億、3.83億、3.94億、3.95億、4.08億和4.01億;對應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3%、8.3%、6.4%、4.5%、5.25%、5.1%、5.4%和4.8%,觸及用戶天花板的壓力愈發地明顯。

        在用戶大盤增長承壓的背景下,對應的快手電商業務GMV增長自然也表現出了乏力的趨勢。2021年至2024年,快手電商的GMV分別為6800億元、9012億元、11844億元和13895.823億元,對應的增速則分別為78%、32%、31%和17.32%,越跑越慢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如此來看,日活流量天花板的臨近、成長性的不足,這可能就是資本市場看低快手的一大原因,也或許是近年來快手選擇進入盈利期的一個關鍵因素……

        不過話又說回來,比用戶規模增長更重要的是單個用戶的價值。

        在這方面,天眼查APP顯示:快手2022年——2024年每位日活躍用戶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分別為137.9元、158.7元和181.3元,整體依舊保持著不錯的增長。

        這也說明,快手老鐵們的變現價值,好像還沒有接近瓶頸期。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快手的未來成長性有點想象力不足,但整體而言,也絕對不是沒有投資價值的??善F在資本市場卻只給出了14倍左右的PE,這是不是有點過于低估快手了?

        快手被低估的背后:短視頻是一門好生意,但AI呢?

        從估值的視角看,今天的快手是被低估的。

        現在來看,快手如今市值2430億港元,21年剛上市時,快手市值曾經一度突破1.7萬億港元。當然,現在的市場環境與彼時不可同日而語,但即便是放在當下,快手仍然是被低估的。

        以年報這個節點,我們不妨試著給快手估個值。

        互聯網公司,大都適應STPO估值法。

        以分部估值看,快手線上營銷業務收入724億元,按廣告行業6-8倍P/S估值,廣告業務的估值應該在4344億至5792億。電商業務方面,快手電商GMV 1.39萬億元,按平臺類電商估值(0.2-0.3倍GMV),估值2779億至4168億元。其他業務打包估值在500億-1000億。

        理想狀態下,快手的估值應該在7000億至1萬億之間。

        現實中,為什么快手會被市場低估這么多?

        可能市場還是認為快手的變現效率不夠高,可能快手團隊,目前沒能充分挖掘出商業模式應有的價值。起手牌這么好,商業模式一流,可惜牌技二流。

        如果給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排個名,那么社交妥妥的處在T0,微信站住了這個生態位,妥妥騰訊“印鈔機”。

        社交之下,短視頻+直播無可爭議地處在T1,然后才是電商、外賣、網約車。

        短視頻的商業模式,是當下最炸裂的商業模式。短視頻是流量黑洞,變現能力效率更高,雖然社交的價值在于不可被替代,但商業化差點意思,短視頻更容易商業化。

        短視頻這個商業模式,是能長出新業務的。

        抖音下場做汽車媒體,懂車帝驚得汽車之家,易車網一身冷汗,網文領域,番茄小說背靠抖音,擁有龐大的天然流量入口,AIAPP里,字節跳動旗下的剪映和豆包分別以85.46億和6.84億的使用次數位列榜單第一和第三。

        各個業務線開花,一方面是字節團隊能打,另一方面就是商業模式夠好。

        就像騰訊,這么多年穩坐釣魚臺,還不是因為QQ、微信入口地位夠穩?有了入口,就有了互聯網世界的“鑄幣權”。

        快手很可惜的一點是,同樣有入口地位,但除了廣告跟電商,沒能長出來新的曲線。高情商點說,這叫聚焦核心業務,低情商點說,有點不爭氣,格局小了些。

        短視頻商業,站在巨頭的生態位,快手把它做成了一個小而美的生意。

        不可否認,小而美有小而美的好處,比如,更能守得住基本盤,但內容平臺都是有調性的,快手7億老鐵也不會憑空跑到抖音,更不會跑到b站去。

        但把這么一個有潛力的生意,商業化做成現在這個樣子,實在是有點浪費這個快手這個生態位的價值。

        你看美團,做了外賣的生意,搶到了服務的入口,緊接著開始縣域市場,打車業務也有聲有色。抖音更不用說,除了核心的廣告和電商,本地生活也在持續發力。

        頭部的互聯網大廠,都在拼命地打“無限戰爭”,恨不得到別的賽道里搶肉吃。

        小米搶了汽車行業的飯碗,拼多多沖進了5環海外也有TEMU,京東也搞了外賣業務,只有快手還在守著廣告+電商的一畝三分地。

        快手最迫切的是,找到廣告+電商之外另一個增長動力,至少在估值上繼續有故事可講。

        業務上,AI是不是一個可以講的故事?

        這次財報發布后,程一笑透露,可靈AI的累計營業收入超1億元,程一笑表示,可靈AI 已與小米、亞馬遜云科技等數千家企業合作。乍一看,這故事還不錯,但千家企業合作,累計營收超過1億,細品下來,卻不是那個滋味。

        AI有沒有價值?有。

        但AI的價值在于保證不掉隊,AI技術是大廠標配,而且是個花錢的業務,快手可靈AI營收一個億,這個成績其實很不錯,但問題在于,仍然不夠回應市場的期待。

        AI未來營收空間有多大?誰心里都沒譜,但研發費用實打實地燒進去了,如果行業再出現個“DeepSeek2.0”,前期的研發投入多半又要打水漂。

        顯然,對于AI,市場仍然有疑慮。

        由此來看,快手估值上不去,是有原因的。一個流量巨頭卻沒啥殺傷力,業務上的風格極為溫和,即便是進入AI這個新領域,對原有市場格局毫無震懾力,股民自然用腳投票。

        說到底,還是管理風格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快手的治理模式,是罕見的“雙核”驅動,21年10月宿華辭去CEO職位,繼續擔任董事長,程一笑接替CEO職位。23年10月,41歲的快手聯合創始人宿華再次“放權”,辭任董事長一職,接任的仍然是程一笑。

        馬后炮地看,“雙核模式”似乎是失敗了。

        一個是宿華放權似乎有點慢了,快手錯過了23年趁亂進攻本地生活行業的歷史機遇。另外一個是,程一笑確立的AI方向并沒有大家看到想象力的G點。

        AI的商業化、貨幣化價值不夠高,新興業務成長速度不夠快。財務上,到2024年了,營銷收入還能超過總營收一半,快手電商的動能也沒想象中那么強。

        這可能也是市場低估快手的一個理由。

        回過頭來看,過去快手萬億估值,也許只是一個巧合。

        雖然短視頻商業真的很有想象力,但抖音卻遲遲不上市。同樣都是短視頻+電商這種模式,市場買不到抖音,自然會高看快手兩眼。

        事實表明,時間會驗證當初的價值判斷,幾個財報周期過后,市場發現快手離“第二個抖音”的期待實在差得太遠,于是估值回撤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對于快手,我還是那個看法,好的商業模式總是會被時間驗證。被低估也許只是一時,找到正確的方向之后,短視頻商業的價值才會被真正釋放。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分享到
        快手
        聲明:砍柴網尊重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稿件皆標注作者和來源;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將受到砍柴網的追責;轉載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編輯修改或者補充,有異議可投訴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時間獲取互聯網領域的資訊和商業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砍柴網"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掃描左邊二維碼,即可添加關注,從此和砍柴網建立直接聯系。

        相關推薦

        1 月 22 日消息,杜比實驗室官方昨日發文宣布,與快手 App 達成深度合作,后者成為首家全鏈路支持杜比視界的短視頻平臺。
        3月21日消息,快手高級副總裁、本地生活事業部負責人笑古在快手本地生活聚力生態大會表示,作為擁有7億老鐵用戶的增量平臺,所有的團購都值得在快手重做一遍。
        3月20日消息,今日,快手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2023全年總收入達1134.7億元,同比增長20.5%,經調整凈利潤首次超百億達102.7億元。
        11月13日消息,快手官方數據顯示,近1億快手消費者和100萬的商家、達人參與了此次年度大促。
        9月19日 快手自研文生圖大模型“可圖”(Kolors)已開啟內測。
        最新文章

        熱文導讀

        1
        3
        免费观看性行为的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