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曠
財稅SaaS企業慧算賬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執著令人矚目,卻也盡顯無奈。
近日,國內知名中小微企業財稅解決方案提供商慧算賬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并更新披露了2024年財務數據。在此之前,國內另一家財稅SaaS企業百望股份成功在港掛牌上市,這或許給了慧算賬沖刺IPO的希望。
不過,慧算賬已經分別在2023年6月、2024年6月二次遞表,均未能順利推進上市事宜。慧算賬前兩次折戟沉沙,此次卷土重來,并非勝券在握,更多是被資金需求所迫,亟需上市募資“補血”。
營收增長放緩,走向平庸
在近十年發展生涯中,慧算賬憑借小微企業的蓬勃發展與資本的熱忱追捧,一躍成為國內中小微企業財稅解決方案的頭部企業。
據了解,慧算賬曾獲得多輪融資,募集資金超14億元,投資方包括騰訊、小米、四川雙馬、高成資本等眾多企業。另外,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收入計算,2021—2023年慧算賬是國內最大的中小微企業財稅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規模效應的庇佑下,慧算賬看似前程似錦,可商業浪潮瞬息萬變,如今它卻陷入了泥沼。營收增長的腳步,從曾經的大步流星,變得拖沓遲緩。
從業績方面來看,營收增長幾乎停滯。2020-2024年慧算賬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75億元、3.47億元、5.16億元、5.39億元、5.51億元,其中2021年以來分別同比增長25.92%、48.77%、4.42%、2.31%。
更為棘手的是,虧損陰霾如影隨形。2021-2024年慧算賬的期內虧損分別為6.83億元、5.06億元、3.02億元、1.41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3.94億元、3.01億元、1.17億元、0.34億元。
可以發現,至今仍未盈利的慧算賬,在沖刺上市的近年來實現了虧損規模的收窄。但這并非源于核心業務的厚積薄發,而是業務結構的優化與費用的大幅壓縮。這種飲鴆止渴式的利潤提升,一觸即潰,毫無持續性可言。
慧算賬的困境映射出整個財稅 SaaS 行業的通?。呵捌诖笠幠M度腚m搭建起業務框架,卻未能有效轉化為可持續的盈利增長點。
核心SaaS業務明顯萎靡
慧算賬曾經憑借核心 SaaS 業務,在中小微企業財稅服務領域嶄露頭角。時過境遷,如今的慧算賬卻在核心 SaaS 業務上遭遇了滑鐵盧。
慧算賬的主要業務分為SATP系統賦能的基于SaaS的解決方案,以及非訂閱式專業服務。其中,基于 SaaS 的解決方案長期以來都是其營收的頂梁柱,但近年來,這根支柱卻開始搖搖欲墜。
數據是最冰冷卻也最真實的見證者:慧算賬2024 年財報顯示,中小微企業貢獻的 SaaS 業務收入為 4.09 億元,不增反降,同比下降 1.26%;區域機構合作伙伴的收入也呈下滑態勢,4993 萬元的營收同比下滑 0.4%。
慧算賬SaaS業務增長乏力,核心癥結在于客戶開拓未達預期目標。
一來,小微企業倒閉數量逐年增加,慧算賬拓客難度加大。2022-2024年客戶數量分別為211909個、211158個、201799個。同期間客戶留存率分別為84.9%、79.4%、80.0%,而客戶推薦率也從本來就不高的16.7%下降至14.6%。
慧算賬在客戶開拓上有心無力,而這背后國內經濟大環境的陰霾難辭其咎。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設企業378.2萬戶,而注銷企業達到318.6萬戶,注銷率高達84.2%,創下近五年新高。
二來,市場競爭加劇,慧算賬的獲客成本明顯升高,當獲客成本遠超客戶所能帶來的價值時,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便成了空中樓閣。2022-2024年慧算賬的新客戶平均獲客成本分別為4448元、4293元、5369元,獲客難度及成本明顯加大。
三來,慧算賬自身在運營管理上的短板,也導致核心 SaaS 業務萎靡的關鍵因素。在規模擴張的狂熱追求中,它忽視了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性。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難以脫穎而出,客戶粘性自然無從談起。
總之,核心SaaS業務老客戶流失嚴重,新客戶獲取又困難重重,慧算賬陷入增長瓶頸,這也是其急于上市的原因。
整個SaaS行業的困境
慧算賬核心 SaaS 業務的萎靡不振,絕非孤立的個案,而是整個SaaS行業困境的一個縮影。
金蝶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經營性現金流9.34億元,同比增長42.9%;營收62.56億元,同比增長10.2%;虧損大幅收窄32.2%至1.42億元。用友網絡公司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凈虧損17.2億元-19.2億元,營收91億元-92億元,較2023年下降6.1%-7.1%。
中國SaaS企業集體陷入“增收不增利”魔咒,折射出行業集體困局:資本催熟導致產品同質化、技術空心化。
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產品同質化問題猶如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橫亙在各企業面前。眾多財稅 SaaS 產品功能相似、服務趨同,難以在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這使得企業難以建立起有效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客戶粘性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技術空心化問題也日益凸顯。不少財稅 SaaS 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過度依賴外部技術供應商,導致在技術更新迭代迅速的今天,難以緊跟時代步伐,滿足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在這樣的雙重困境下,行業發展陷入瓶頸,亟需一劑良方來打破僵局。
行業癥結,AI能解嗎?
AI的出現,無疑為財稅 SaaS 行業帶來了新的曙光。
在產品方面,AI 強大的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能夠有效破解產品同質化難題。通過對海量財稅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AI 可以精準洞察客戶需求,助力企業開發出更具針對性、個性化的財稅解決方案。
據了解,慧算賬宣布已經通過騰訊云TI平臺成功將DeepSeek服務融入自研的SATP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報稅記賬的智能化。
在技術層面,AI 更是有望填補技術空心化的短板,企業借助 AI 技術,可實現財稅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以 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具備強大的學習與進化能力,能夠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財稅法規和市場需求。例如,在發票識別、記賬報稅等基礎業務環節,AI 能夠自動完成數據錄入、審核與申報,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還能有效減少人為錯誤。
不可否認,AI的出現無疑會帶領財稅SaaS賽道來到一個新高度。然而,AI 并非萬能的“神藥”,要真正發揮其在財稅 SaaS 行業的變革性作用,還面臨諸多挑戰。
一方面,AI 技術的應用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而財稅數據涉及企業核心機密,如何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是企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另一方面,AI 技術的落地實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與完善的配套設施,這對于部分技術實力薄弱、資金有限的財稅 SaaS 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
綜上所述,財稅 SaaS 行業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AI 雖不能一蹴而就地解決所有問題,但無疑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那些能夠積極擁抱 AI 技術,充分發揮其優勢,同時有效應對各種挑戰的企業,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破局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