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麗
出品︱勇礪商業評論 阿桶觀察
“做事情要盡量想長遠,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我覺得這很重要。”
2025年1月5日,著名投資人、企業家段永平重返母校浙江大學,與現場校友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期間,段永平分享了自己的投資見解、創業理念、對人生的思考,與現場師生進行了互動問答,內容涵蓋賺快錢、創業、學習、賽道選擇、投資決策、企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并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投資邏輯進行了剖析,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當被問到應該如何快速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長期投資時,段永平表示,“基本上,我不會快速做出這樣的判斷。過去十多年,我關注的公司只有幾個,這源自我對企業、生意、產品多年的理解。我沒見過誰能很快下判斷,包括巴菲特和芒格這樣的投資高手,他們的節奏也很慢。”
“一直想著快速賺錢,或許正是你缺錢的原因。知其不可為很重要,還是要踏踏實實做該做的事情。” 段永平表示,“我不是一個不敢冒風險的人,但是你要拼到你能夠承受得起的風險。‘快’這個東西是比較難的。不要怕錯過一些機會,最重要的是不要踩雷。”
對于鼓勵當代大學生創業的話題,段永平認為,“我覺得該創業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你鼓勵,你有個很強烈的想法就會去做?,F在創業的條件比我們當年要好很多了,還能找到VC和各種各樣的資金。我們那個時候都是從零開始的,只能靠自己。”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家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只在你真的有想法,真的有必要,還有就是走投無路的時候才開啟。” 段永平笑稱,“有時候走投無路也是創業的一個好辦法,因為我們當年創業就是因為走投無路。”
對于行業賽道問題,段永平表示,首先,好賽道是不會進入低毛利行業的,低毛利的都是商業模式比較差、產品差異化很小的產品。“作為創業者,你還要進入低毛利,那是腦子壞了。投資也好,創業也好,其實都是要很認真地去想一個商業模式,但我覺得創業還是有點兒不一樣。創業時,你必須要找的是你自己有感覺的東西。”他說。
“很多人把‘創新’理解為‘與眾不同’,最主要的其實是你能為用戶帶來什么價值。做一個以往沒人用過的東西,雖然是創新,但沒人喜歡,那就慘了。”段永平認為,創新其實是在彌補需求上的不足,差異化不是簡單的不同,而是滿足用戶需求。樓如果建得好看,但不好用,就會出問題。
“我說過‘敢為天下后’。創新其實并不一定是最先做的,只是當你發現了某個東西,剛好有實力把它做到比別人更好時,那就厲害了。”
“有人說勤奮最重要,我說并不是,而是做對的事情最重要。”段永平表示,“我說勤奮最重要,你真的會變得更勤奮嗎?但是你想要做對的事情,發現錯了你趕緊改。很多很聰明的人,就在原地轉了三十年、四十年,可能他們每個小的決定,都是基于眼前的利益。凡事要想本質。”
“對我來說,信息差對炒股沒有太大影響,除非是那種希望買了馬上賣,賺不該賺的錢的人。當然,也有些人靠信息差賺錢,我不太喜歡這種做法。” 段永平認為,投資不是零和游戲,而信息差就是零和游戲。用信息差提前賺錢,或許有點兒不道德。量化投資有點兒這種味道,但你不做別人做,只是生意而已,無可厚非。
價值投資不等于長期投資??撮L遠,持有好公司,生活會愉快許多??纯窗头铺睾兔⒏?,他們都生活得很好,而那些很投機的人,很多都過得很慘。
段永平的商業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大名鼎鼎的小霸王品牌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其職業生涯起步于北京電子管廠,隨后加入中山市怡華集團,將一家虧損的小廠成功轉型為小霸王品牌,通過創新的營銷策略和產品改進,使小霸王品牌家喻戶曉。
1995年,段永平創立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推出了步步高復讀機、步步高無繩電話等知名電子產品,將步步高發展成為涵蓋多個領域的知名企業,其品牌影響力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得到了廣泛認可。
段永平的投資理念深受巴菲特和芒格的價值投資理念影響,善于發現被低估的潛力股企業并長期投資。例如,在網易股價較低時大量買入,幾個月內就獲得了二十幾倍的收益;2011 年投資蘋果,至今也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段永平主張做事情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都要考慮到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影響,找到好公司就長期持有,而不是頻繁地進行短期交易。
以下是《勇礪商業評論》整理的部分精華內容,以饗讀者:
【做論文時要小心使用AI,不要發生不當行為】
段永平:時代一直在變,工具也在變,但基本的東西仍然一樣。學校主要是學習方法,有了AI只是能讓你效率更高。當然,做論文的時候需要小心,不要發生不當行為。
最主要的是,不論是在學習方法還是在創業上,你每一個決策都不能僅著眼于當下,而應該考慮到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影響。這可能適用于許多問題,我們需要有長遠的眼光。
【如何快速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長期投資】
段永平:基本上,我不會快速做出這樣的判斷。過去十多年,我關注的公司就那幾個,這源自我對企業、生意、產品多年的理解。我沒見過誰能很快下判斷,包括巴菲特和芒格這樣的投資高手,他們的節奏也很慢。
他們并不怕錯過一些機會,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踩雷。
有人可能會說,有錢不需要快賺,但我們缺錢就想快賺。我回應說,這可能正是你缺錢的原因,因為一直想著快速賺錢。其實我也想掙快錢,誰不想掙快錢?但是呢,知其不可為很重要,你還是要踏踏實實做該做的事情。
我不是一個不敢冒風險的人,但是你要拼到你能夠承受得起的風險。大家不能說,哎呀,誰誰誰,你看他賭對了。那你說這個投資我最厲害,二十分鐘賺了二十多倍。但是我可以重復這件事嗎?不能。
我當年投網易,幾個月賺了二十幾倍,而且是全倉的。我是2011年投的蘋果,那現在都2025年了,差不多剛好就是十四年了??雌饋砗孟窈芎?,那如果你對這個生意理解不了,對文化理解不了,對商業模式理解不了,早就跑了,也不可能留到現在。所以“快"這個東西是比較難的。
【有個很強烈的想法或者走投無路時都可以創業】
提問:想請問段學長,您還會鼓勵當代的大學生創業嗎?是畢業前還是畢業后?
段永平:我覺得該創業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你鼓勵,你有個很強烈的想法,你就會去做?,F在創業的條件比我們當年要好很多了,你還能找到VC、startup,像這種各種各樣資金的。我們那個時候都是從零開始的,也沒有什么別的東西可以幫你,只能靠自己,所以現在和那個時候確實不完全一樣,現在創業條件要比那個時候好。
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家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你是真的有想法,真的有必要,還有就是走投無路的時候,有時候也是創業的一個好辦法,因為我們當年就是走投無路。
【當你對某件事有興趣的時候,就不會對未來感到恐懼】
提問: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您個人是如何保持學習和適應新知的呢?
段永平:我非要學新東西嗎?但是是這樣的,學校教的主要是你的學習能力。當你對某件事有興趣的時候,就不會對未來感到恐懼。你覺得有興趣,你就會去想我該怎么學習,你要會去找書、查資料、去理解。我覺得這種學習能力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相對要好很多。
很多人是拒絕學習的。比如我媽媽說這個iPhone也不肯用,iPad也不肯用,這太難了,她是拒絕學習的。我前兩天還看到一位同事在用手寫板寫字,我就問他為什么不練打字呢?他說一直都沒練。他比我小十歲,我說你這個沒有道理,我只花了三天時間就學會打字了。因為手寫太不方便了,最早的時候我也用過寫字板,接在電腦上。其實只要不恐懼,知道自己能學會,就沒有什么問題。當然,你還是要學你需要的東西。
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你不能說所有新東西你都去學,那樣也白學。有好多人看起來知識很淵博,但是你再淵博,也不會比搜索引擎更淵博。所以,何苦呢?
【好賽道是不會進入低毛利的】
段永平:首先,好賽道是不會進入低毛利的,低毛利的都是商業模式比較差、產品差異化很小的產品。作為創業者你還要進去,那就是腦子壞了。投資也好,創業也好,其實都是要很認真地去想一個商業模式,但我覺得創業還是有點不一樣,創業時你必須要找的是你自己真的有感覺的東西。
我當年做游戲,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我自己愛玩游戲,所以我從來不批評愛玩游戲的學生。我兒子要玩游戲,我讓他玩。我只是想辦法跟他商量,玩多少時間,他要干什么的時候就掙時間,而不是簡單不讓他玩,因為我自己就喜歡。我覺得所有的事其實都是游戲。有人喜歡學習,其實也是,它有快樂嘛,游戲也是可以帶來快樂的東西,我們做企業也好,做投資也好,其實都是一種事情。所以游戲是個好的東西。
反正創業是這樣的,你不能只是想做一個能賺錢、能出人頭地的事情,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你真的不知道最后能做出什么來。我做游戲的時候,像小方游戲機的時候,我知道很多人會像我一樣。我想的事情特別簡單,我并不需要說服別人去玩游戲,只是要把我的產品做好就好了。
搞一個新東西,要讓別人知道這是個啥,那個過程遠比你把大家都喜歡的東西做好、質量做好、渠道做好、服務好的難度大特別多。后面做的事情,其實沒有那么難。當然了,當你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你就必須得往前走。
【發現錯了一定要馬上?!?/strong>
段永平:有些事情你不知道,那你做了將來也會知道,因為你會受到懲罰。但是你發現錯了一定要馬上停。為什么很多人說明知是錯的,他還要繼續做呢?因為錯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誘惑。比如說抽煙、酗酒等等,你看多少人明知不好還在繼續。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些行為有害嗎?當然知道。雖然這樣做不傷害別人,但對自己身體不好。
每個人都需要自律,發現錯誤要立即改正。股票也一樣。很多人買了一只錯的股票,發現問題后還不馬上拋售,而是等著它漲回來。
【為了創業而創業,要小心】
提問:如果您今天是二十歲,您要創業,您會選擇哪個賽道,以及選擇合伙人的標準是什么?
段永平:這個還真不知道。如果我有機會,我還是找份工作,好好享受人生。創業并不容易,你不要只看到有些人的成功,成功率非常低。大部分人忙一輩子其實沒什么好的結果。
竺可楨學院本身也很厲害,拼多多的黃錚就從那里出來,我知道他們很厲害,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成功率會高很多。如果想去創業,那就去吧,現在條件比我們那個時候好很多。有想法,有條件,就去做。你如果只是為了創業而創業,那就要小心。這就是我的觀點。我并不知道大家應該做什么,現在信息這么爆炸,我整天忙著就是打球,誰還管得著這些事?
【累的時候應該睡覺,養成運動的習慣】
提問:您平常累的時候會怎么放松?
段永平:累的時候應該睡覺吧,有時候做做拉伸、泡個熱水澡,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我們都是凡人,都是普通人。我這里也沒有什么訣竅。養成運動的習慣,安全的運動,要學會拉伸,以前不夠注重這些。
【創新是在彌補需求上的不足】
段永平:很多人把創新理解為與眾不同,最主要的是你到底想做什么,你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做一個以往沒人用過的東西,雖然是創新,但沒人喜歡,那就慘了。創新其實是在彌補需求上的不足,差異化不是簡單的不同,而是滿足用戶需求。用戶包括很多方面,老師滿足學生需求也是一種用戶,建樓如果建得好看但不好用,就會出問題。
我說過“敢為天下后”。這方面可以舉很多例子,比如Google、蘋果、微軟都是成功的企業。你說還有誰不是?AI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跟著做,你說他們創新嗎?從ChatGPT開始,我也搞不清楚,我用過很多,包括ChatGPT、Gemini、perplexity等等,但他們是否創新呢?
創新其實并不一定是最先做的,只是當發現了某個東西,剛好有實力把它做到比別人更好時,可能就厲害了。比如Google的搜索,并不是Google最早做的,Yahoo的科技是更早的例子,蘋果的iPhone也并不是手機改革中最早的案例,但他們有實力,并且敢為天下后發制人。
當然,有些東西,即使你后發,也不一定成功。比如微軟的搜索就無法超越Google。所以微軟特別熱衷于搞ChatGPT,因為他們想從這個角度把社區搶回來。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測,我其實沒太關心這些,我更多想著好好打打球。
至于模仿與創新,你如果能做出不魔幻但又很好的東西,那當然好。不過幾乎沒有一個例子不是從模仿開始的。
比如,微軟有很多產品都是在已有的產品基礎上做的;蘋果、Google、Amazon也是這樣。Facebook算不算,我不好說,盡管它好像在社交媒體領域沒有太多先例,但它也是在別人的技術基礎上建立的。
【做對的事情最重要】
段永平:有人說勤奮最重要,我說不是,我說做對的事情最重要。因為我說勤奮最重要,你會變得更勤奮嗎?你不會,至少我不會。但是你想著做對的事情,發現錯了你趕緊改,這一輩子你累積三十幾年、四十幾年,每一個決定都是基于十年,二十年以后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你可以省好多力氣。
很多很聰明的人,就在原地轉了三十年、四十年,可能他們每個小的決定,都是基于眼前的利益。養成一個想本質的習慣我覺得挺好,凡事就這么想,時間長了可能就有了這種能夠想本質的習慣。
【我能做到今天,很多是因為分享精神】
段永平:我是凡人,有痛苦我也一樣。我還是個懶人,早就退休了,今年63歲,大概40歲就退休了,顯然我就是不愿意面對這樣的壓力。我已經享受過了,知道工作的樂趣,然后我們有更年輕、更能干的人,他們比我干得還好,那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我也有我的心得,我能做到今天,很多就是對別人的支持,我的分享精神,很多人用人的時候都是要讓別人為自己工作,我是希望他們能夠為他們自己工作,而不是為我工作,所以包括花很多時間去建立一個系統,這樣我就可以面臨小一點的壓力,并不是我要去硬扛。
舉個特別簡單的例子,我們的公司其實沒有銷售部,只是給代理。因為早年我發現,銷售部的每個客人都在找你談價錢,這使我意識到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公司的定價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沒有因為客戶大小而給予折扣,不然那得多累呀!那時的壓力很大,我一天可能吃八頓飯,去卡拉OK五六次甚至七八次,真是跟神經病一樣。但沒辦法,每個客戶都要求談價錢。
那時我們在做很小的生意,但我得考慮到未來十年、二十年,再這么忙下去肯定就完蛋了,這也是一種對抗,壓力很大,所以我們花了大概三年的時間建立了銷售系統。
我要讓我們的員工為自己工作,我并不是要求他們那樣做。作為一個CEO,我需要去支持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為自己工作,而不是讓他們單純認為要為自己工作,而把我排除在外。意思不完全一樣。當然,實現自我也是應當的。
【喜歡和黃錚這樣看本質的人交流】
段永平:年輕人的年齡就是我的夢想。我不喜歡和無法溝通的人打交道。我非常喜歡和黃錚交流,因為我覺得他是一個看本質的人,和我一樣,我覺得這是比較重要的。他當然也算年輕人,說到我,聽說我也算。
你要去做對的事情,要把事情做對,你要想長遠。我覺得黃錚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我們聊天時,總是能在同一個頻道上,但大部分人不是這樣。我和很多人聊天時,感覺很難順暢交流。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回到事物的本質。
【不能因為怕錯就不做事,但明知是錯的事情就不該做】
段永平:運動很重要,不一定每天運動,但要保持身體健康和大腦清醒。另外,你要想長遠,堅持做對的事情,如果出錯要趕緊改正。
把事情做對是學習的過程,你會犯錯誤。許多人分不清做錯事與做事情出錯,這兩者心情完全不同。不能因為怕錯就不做事,因為怎樣做都會錯,但明知是錯的事情就不該做。
【開輛好車,要提前預防撞車】
段永平:求學時,我差點沒畢業,老師幫了我很大的忙,不然我可能真的畢不了業,這也算挫折吧。創業時,挫折太多了,每一個產品都有問題。我可以說電話是24小時開機,但我非常不愿意接電話,因為每一個電話可能都是麻煩和問題。
做事情要盡量想長遠。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我覺得這很重要。如果一天到晚都在接電話,那就會很麻煩。我現在沒有這個問題了,其實很久以前我就基本上不接電話,避免有太多緊急的事情。比如說鍛煉身體,你不能等到身體不行了再去看醫生。雖然看醫生和定期檢查都很重要,但關鍵在于預防。
我記得以前在北京做過一個節目,叫“危機時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當時我經常接受采訪。他們問我,在危機時刻我會怎么辦?我說,如果我正開著車,以200公里的時速前進,前面20米有堵墻,肯定要撞上去了,那該怎么辦?實際上沒什么辦法,死定了。這時他們問我,我該怎么辦?我建議,最重要的是不要開那么快,為什么要撞墻呢?開輛好車,比如坦克型,從長遠角度解決問題。
大家喜歡看危機時刻,臨危不懼,但其實也不見得有意義。要提前預防這種情況,安全第一。到那個時候再找辦法就晚了,所以要提前做準備。
【信息差對炒股沒有太大影響】
段永平:對我來說,信息差對炒股沒有太大影響,除非是有那種希望買了馬上賣,賺不該賺的錢的人。當然,也有些人靠信息差賺錢,我不太喜歡這種做法。
對我而言,投資不是零和游戲,而信息差就是零和游戲,用信息差提前賺錢,或許有點不道德。量化投資有點這種味道,但你不做別人做,只是生意而已,無可厚非。我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些都是小波瀾,過分在意會讓人很累,看長遠,找到好公司就持有。
有些人反問,那拿錯公司呢?不就更慘?我跟很多人說,價值投資不等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沒有其他辦法,你投的就是價值,否則投的是什么?所以,看長遠,持有好公司,生活會愉快許多。
看看巴菲特和芒格,他們都生活得很好,而那些很投機的人,很多都過得很慘。這是真事,真的失敗了,或者說生意也失敗得很慘,國內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情況。作為一個有錢人,好端端的為什么要去坐牢呢?
承擔高風險去坐牢,腦子壞了。
但是風投不一樣,風投不冒自己的風險,而是用你的錢去投資,賺到錢了,有他的一份,所以他當然可以做。他也會判斷,比如某個市場未來可能被接受,可以融到更多資金,第一輪投進去,你可以賺第二輪、第三輪和第四輪的錢。
風投嚴格講是一個現代的產物,我們創業的時候還沒有。我們投資時,要看商業模式、未來的現金流,確定能掙錢才敢投,這樣才能愉快。
風投不會像我們那樣投資,他們是到處撒網,實際上賺得是整個國家的錢。像孫正義這樣的風投,扣掉他前兩名賺錢的公司,估計就不賺了。盡管如此,他非常有名,所以這很有意思。與沃倫·巴菲特、查理·芒德比起來,他確實賺了很多。
但是很多人做企業,作為早期創始人,當市值很高時,他的性價比確實高,但那是少數成功者。同一年創業的可能有一千萬人,大家都看到埃隆·馬斯克成功了,也去做電動車,但看看中國一年電動車失敗的人數,就是這個道理。
投資人或者風投做這種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當你有大筆資金時,就比較困難。不能用自己的必需資金去賭不需要的錢。我一年賺10%到25%就挺好,搞一個500%回報,但可能會虧得一干二凈,那我為什么要去做呢?所以我一般不會碰這樣的事情。
但是,我認為現在的機制挺好,需要有人去碰這種事情,比如你提到的醫藥領域,這是一個特別典型的地方,生物藥、醫藥,其實科技也是一樣的。有很多新想法,但是無法馬上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像我們這樣的投資人就不會去投,因為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我要打球。
我不是個職業投資人,雖然我管的資金可能比絕大多數職業投資人還多,相當于一個中型的對沖基金,甚至可能更多,但我并不會像他們那么忙。我看到很多人,三四百個員工,每天都很忙,我不知道他們在忙什么。我就買了個蘋果股票,或者英偉達,是不是就可以打球了?讓他們忙去吧,我看到很多投資人都是自己忙。
高風險,但不確定有沒有高回報。如果我知道它有高回報,我是可以承受的。這取決于你有多懂,如果你懂你投的東西,就不應該碰不懂的。另外就是不要使用杠桿,不要用股票去抵押,以為股票要漲,就借很多錢,如果股票在上漲之前跌了一下,你就完了。所以不要碰這種事情,這樣我就覺得容易很多,你還可以打球。
【好公司的小日子都過得還不錯】
段永平:在當前,年輕人還是可以找到好工作的,本科畢業后還可以先讀個研,實在不行再讀個博。
當然,如果剛好看到有你喜歡的好公司有機會加入,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我看到即使在經濟不是那么好的情況下,好公司的小日子都過得還不錯。比如騰訊、茅臺,像我們公司,其實都挺好。
茅臺價格下降不等于它的公司狀況不好,其實好得很。酒其實還是買不到,我們有渠道購買他們的酒,給的量都很小。
【全球化都是局部的全球化】
段永平:全球化其實都是局部的全球化,但是我覺得所謂全球化實際上是個謬論,像一個偽命題。其實你并不需要去追求它,到了該去的時候,你自然就去了。你根本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那個需求的時候,你是走不出去的。
我不說別人,就我們公司,我記得早年我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就覺得,哇,這個超級碗是一個特別好的做廣告的地方,我覺得我們要有合適的產品,我一定把那個地方打破。但我們一直沒有做到,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今天也沒有做到。
所以黃錚那次問我,你覺得這個廣告效果怎么樣?我說我看見了,我說你覺得怎么樣?他說效果還可以。我說還可以,你先打兩場,他說第二天打了四場還是五場,我不記得。所以他一下子抓住了重點。
現在我在美國問所有的人,我說你們知道Temu嗎?幾乎所有人都說知道,我家里工作的很多人都用Temu,阿姨啊,housekeeper啊。雖然在Temu上面我要買的東西不多,但有些東西確實有很多人在買,最后還是要靠產品的質量,這些模式還是有點厲害的,但質量是一點一點往前走。
【從不刻意高調或低調,做我該做的事情】
段永平:我當CEO的時候在公眾場合出面很多,現在還能找到一些我當年的視頻。
但現在我早就退休了,不再插手企業的事務,我要打球,這跟高調低調沒有關系,我覺得我很正常,我就是個普通人,從不刻意高調或低調,就是做我該做的事情。我不在企業一線了,你找我我覺得合適嗎?我不想去搶功勞,這不是我的企業了,這是他們的。我只是個打球的人。
【與巴菲特交流投資蘋果】
段永平:我和巴菲特對投資的觀點是一樣的,也就是價值投資。如果不投價值,那投的是什么呢?但投機不一樣,別人關注的是機會,這樣也是可以的。我們對不同生意的了解各不相同。他懂很多生意,我懂的生意他未必懂。
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巴菲特也買了很多蘋果股票。他大概是從2016年開始買的,而我2011年就買了。2018年時,我專門去跟他聊了一次蘋果。他可能聽別人說,我有一個博客,就問我有沒有英文版的,他想看。我說,我的英文水平你也知道,我怎么可能用英文寫博客?而且,我寫的內容很多都是從你那里得到靈感的,他就“哦”了一聲。他說,如果你想聊蘋果,可以來找我聊。
他很期待我去聊蘋果,于是我安排了一次去芝加哥的行程,順便路過奧馬哈。我給他發了個郵件說我要路過,他說那你就來。到了那里,他在酒店大堂等我。我們有三個人,一起吃飯聊了起來。
他真的很厲害,一開始很友好地營造氣氛,他講起小時候喝百事可樂的事。我說,我怎么不知道這事兒,難道你不一直喝可口可樂嗎?他說,那時百事可樂的價格只有可口可樂的一半,所以當然喝百事可樂。
然后我們開始聊蘋果。我說我覺得蘋果的生意模式主要是iPhone,比可口可樂要好。身為營銷出身的人,我很清楚這是大家關注的點,也是我關注的點。我解釋為什么蘋果的生意模式好,你說一半的價錢你就選擇了百事可樂,而你知道安卓和蘋果的價格差多少嗎?真正的蘋果用戶根本不在乎這些,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在中國也是一樣的,真正使用蘋果的人就是用蘋果的。事情就這樣結束了,那天晚上我們就聊了很多其他的事,沒有再聊蘋果。
到2022年,我參加了他們的股東大會,他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晚宴,地點在奧馬哈的一個植物水族館。我當時覺得很有意思,想著自己不會搞錯。我決定早點去,提前半個小時到,結果順利找到了,路標都很清楚。進去后有一個大禮堂,擺了大概50張圓桌用于晚餐。一張桌子上坐著兩個人,巴菲特和芒格,對面走過來一個人,比爾·蓋茨,我們四個人坐下。
巴菲特介紹我說:“這是Ping,他告訴我,蘋果的生意模式比可口可樂好,所以我買了很多蘋果。”我想著,那天晚上我們只說了那么一句話,四年了,他就領會到了。我跟很多人講過,沒有多少人能理解,而他當時一下子就明白了。四年后,我和他平時也不見面,他就這樣介紹我。當然他買了很多蘋果,這跟我沒關系,這只是個玩笑。但他持有至今可能跟我是有關系的,不過對此我們無法驗證。
【下一個人生目標或者說是終極目標是什么】
段永平: 健康地活長一點。我覺得生活還是要有質量的,如果只是活著,插著管,為了某個理由,我覺得那太重。所以我理解瓊瑤,我覺得她那個是有道理的,該給我拔管的時候就拔了。但是你要為這個努力,你要好好運動,好好生活,心情要好,必要時需要樂觀。
【最終你會成為你本該成為的那個人】
段永平:我認識一個人,也算是球友,在LSI,他在斯坦福讀博士的時候,曾經有一個企業的老總跟他聊了兩個小時想把他挖走。但是他是中國臺灣人,他覺得我們中國人一定要先完成學業。跟他聊了兩個小時的那個人叫Bill Gates(比爾·蓋茨),他沒有去。我猜他一輩子都在后悔這件事情。如果他去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學業也沒完成,對吧?
所以這要你自己去判斷什么是對的事情,你要想你的場面,想十年、二十年,而不是只看眼前這點利益。你說拿學位也是對的,但是如果Bill Gates這個人跟你聊了兩個小時,你都沒有被打動,那你確實是愚蠢的,這毫無疑問。你完全不知道對方是個什么樣的人,腦子就只想著那一點點的小利益,對不對?要拿一個博士學位,不然你就對不起家里了,家長肯定都是......可是你這件事都已經發生了嘛!
那時候微軟還不是很厲害,如果他去了微軟,他可能就是微軟前十號的員工,你想他得多厲害,就是比現在的CEO,比李開復這些人都要早了。反正最終你會成為你本該成為的那個人。
【投拼多多,事先并不知道】
段永平:我們的公司我很清楚,拼多多的情況我確實不太知道具體的東西。因為很多人跟我講拼多多,我說人家的用戶越來越多,那么多人喜歡用它,你非說它不對,到底是啥意思?我知道像黃崢最早開始做商業的時候,比如他做拼好貨的時候,他非常關心農業,他就是想把農產品發出去,他真的做了很多事情,包括他現在做的很多基礎建設都是與此有關。
做拼多多的時候,是我投了他,但我投他并不是事先知道的。有一天通電話,我問他在干嘛,他說在做這個。我說這不就是以前的拼好貨嗎?他說對,但是現在有一點不一樣,做的東西多一點。他希望我能投他們,我就問他能掙錢嗎?他說不知道,但用戶成長非常快,很多人喜歡用,供應商也很開心,原來不好賣的東西賣出去了,尤其是農產品,他們最早是農產品起步的。
你想,農民的橘子賣不動就會爛掉,所有水果都是一樣,通過他們的渠道可以賣掉,他們確實做得很好。他讓我加入,我問能賺錢嗎?他說不知道。我聽了成長的速度后說,好吧,我就把它當公益做吧,因為那么快的成長速度表示是在做好事。如果賺錢了,我就把它捐到我的基金里,當公益了。如果我不賺錢,但是幫了那么多人,那也算是做了公益。然后我給他提了個條件,跟他說你想讓我投多少,你就再投多少。他其實并不是因為缺錢找我,而是為了把我拉進去做投資人。
當然這個故事大家不要往外說,我不該說,我忘了這事。這里沒有什么,是在早年上市之前的事情,跟上市沒有關系。
我覺得他們做的事情,我不是很了解,也不了解細節。實際上他確實厲害,用戶量等一直在漲,那些說不喜歡拼多多的人有些人從來沒試過,就覺得那就是壞,我很難理解這種事情。
我覺得黃錚不是一個趨利的人,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我非常理解。他不是為了掙錢,他也不會蒙你。前段時間聽說狂調的時候,很多人質疑這是不是一個騙局,我說別的我不知道,但這一點我很確定,他不是騙人的,他們說那些東西是真的,但是你喜不喜歡那件事,那是你的問題,是你的選擇。(文/白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