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螳螂觀察
作者 | 青月
在當今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的時代背景下,民營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國際化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長沙,這座充滿活力與創新精神的城市,積極響應時代號召,大力推動本地民營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2024年12月23日,備受矚目的星商大講堂第四期隆重開講,本期以“政企同行 商通全球” 為主題,猶如一場及時雨,為長沙民營企業的國際化征程注入了強勁動力。
破局出海難題,助力民營企業“揚帆啟航”
星商大講堂自創辦以來,始終致力于為民營企業家搭建一個學習交流、拓寬視野、提升能力的優質平臺。第四期活動更是精心策劃,巧妙融合專家授課與圓桌對話兩大核心環節,為參會者帶來了深刻的啟迪與寶貴的洞見。
在專家授課階段,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 研究院院長,“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院長陶一桃教授親臨現場。她聚焦“一帶一路”背景下有關包容性發展的意義與價值等前沿且關鍵的話題,展開深入淺出的精彩講授。
從理論高度看,陶教授解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有關包容性發展的意義與價值;在實踐深度層面,陶教授結合大量翔實案例,為長沙企業如何巧妙利用國際貿易合作機遇、開辟廣闊天地,提供了可借鑒的鮮活樣本。
而圓桌交流環節則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陶一桃教授與市商務局、市政府物流口岸辦、市工商聯、長沙銀行的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與商會和企業代表展開了一場面對面的深度交流。
圍繞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政策、暢通國際通道、金融服務等關鍵領域,進行了詳細且專業的政策解讀和互動交流,并為長沙民營企業該如何“走出去”,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比如,針對長沙縣東盟經貿商會秘書長高杰拋出的問題:“對于‘走出去’的企業來說,最關心的是‘走出去’的路通不通、好不好走,企業的產品能不能高效、低成本地運出去。”
市政府物流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來,長沙對國際貿易通道的建設非常重視,目前穩定運營空、鐵、水三大國際通道。接下來,長沙將在“建設更高水平國際通道體系、打造更高能級口岸開放平臺”方面著力下功夫,為“湘企出海、優品入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務。
又比如,面對現場不少民營企業家關于“市工商聯在推動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中,可以為民營企業提供哪些支持?”的疑問,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市工商聯通過搭建“雙向橋梁”、推動“抱團出海”、強化“精準賦能”,為企業出海牽線搭橋,助力企業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
暢通國際通道,構建物流“高速路”;工商聯助力,搭建民營企業“出海橋”,星商大講堂不僅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實踐的啟迪。它幫助長沙民營企業驅散了對“出海”的畏懼與迷茫,激發了其沖破思維束縛的勇氣與決心。同時,通過深度解讀政策紅利與前行方向,為企業的國際化征程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與信心。
在此次活動的最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何惠風發表深情寄語:“大潮涌動千帆起,我們要勇立潮頭;天地無邊商路遠,我們要乘勢而上;滄海茫茫風浪急,我們要同舟共進。”她表示,廣大民營企業家要保持樂觀心態、保持學習狀態、保持奮進姿態,在借力借勢中抓住機遇、在抱團出海中合作共贏、在精準研判中贏得主動,同時,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政策對接、優化營商環境、匯聚工作合力。
總而言之,本期“星商大講堂”絕非一場普通培訓活動,它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生動實踐,更是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為民營企業量身定制的“成長加速器”。
它在理論與實踐、政策與操作、國內與國際等多方面搭建起了溝通與合作的橋梁,為長沙民營企業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戰略賦能。在未來,隨著這一平臺影響力的持續發酵,長沙民營企業必將在國際市場上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為長沙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全球經濟舞臺上書寫屬于長沙民營企業的輝煌篇章。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