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互聯網那些事
“一天三頓拼好飯,身體硬過奧特曼”
“鍋里堂食,鍋邊外賣,地上拼好飯”
“拼好飯能不能吃,我的胃自有定奪”
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上網沖浪的時候總是能看見網友們在調侃、攻擊拼好飯。
殊不知在財報數據上,拼好飯卻突然畫風一轉從受氣包變成了香餑餑。
美團2024年第二季度的營收金額為822.51億,較比上年同期的679.65億增長21%。在此期間,拼好飯單日訂單峰值再創新高,順利突破800萬單。
另截止到2024年8月,已有1.2億名用戶使用過拼好飯,接近美團外賣用戶的四分之一。
拼好飯這三個字究竟有什么魔力?
竟能一邊讓人們編段子Diss,一邊讓人們埋頭猛吃。
玩梗歸玩梗,吃飯歸吃飯
在2024年上半年,網友們調侃某人行事風格過于抽象離譜的常用句一般是“XX游戲玩家是這樣的”。但到了2024年下半年,這一常用句式卻變成了“拼好飯吃多了是這樣的”。
舉個例子。
阿強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即使他經常曠課掛科,但阿強仍然堅信自己畢業后就能順利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自此走上人生巔峰,成為學校里的“不敗傳說”。
每當他在宿舍吹牛、發癲的時候,旁邊吃瓜的好兄弟就會輕飄飄地甩出一句“拼好飯吃多了”來擊碎阿強的幻想。
那么問題就來了。
成為互聯網熱梗的拼好飯,它到底是什么?
顧名思義,所謂“拼好飯”就是和其他人“拼單”買來的飯。和常規外賣相比,拼好飯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宜。
在這個神奇的入口里,一份宮保雞丁飯的售價只有5.8元,25個牛肉水餃的售價也只有4.3元。甚至一杯奶茶的價格,也能被壓縮到令人匪夷所思的0.8元。
是的沒錯,0.8元在今天雖然坐不了一次公交車,但卻能買到一杯免配送費的“手作鮮牛乳”。
在這種堪稱抽象的定價下,拼好飯機制天生的不能自定義配料、只有固定套餐供顧客選擇等缺點,也在消費者眼中變得可愛了起來,甚至能被人美其名曰“吃什么都幫我搭配好了”。
與之相應的,拼好飯過于低廉的價格也讓部分網友對它的餐品質量產生了懷疑,進而在互聯網上發展出了一系列諷刺吃拼好飯后拉肚子的“中毒文學”,甚至連“拼好飯”這三個字也一度成為了網友們相互攻擊的工具。
但在真正的極致性價比面前,拼好飯從不缺用戶,社交平臺上也從不缺測評拼好飯的“外賣冒險家”。
正如這位網友所言:“玩梗歸玩梗,該吃還是得吃。”
1.2億消費者對拼好飯“真香”
《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指出,當下年輕消費者正變得愈發審慎精明,他們更加注重商品的性價比和實際價值,力求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得到同等價值的享受。
在消費行為層面,有41%的受訪者在購物時會經常比價;19.3%的受訪者在購買任何商品時都會進行比價;只有5.8%的受訪者會直接購買放棄比價。另在面對價格更低的同類商品時,僅有6.4%的受訪者會優先考慮質量 、品牌等因素而放棄購買“平替商品”。
從上述數據來看,“拼好飯”這一商業模式能成功的根本就是滿足了大部分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進而為商家、平臺開拓了薄利多銷的銷售路徑。
投射到財報數據上,美團2024年第二季度的營收金額為822.51億,較比上年同期的679.65億增長21%;經營利潤為112.57億,較上年同期的47.13億增長138.8%。
在此期間,拼好飯單日訂單峰值再創新高,突破800萬單。另截止到2024年8月,已有1.2億名用戶使用過拼好飯,接近美團外賣用戶的四分之一。
隨著拼好飯消費人數的不斷增加,人們也開始發現部分店家拼好飯的餐品質量和堂食無異,尤其是對那些經濟水平相對拮據的大學生、初入職場的打工人而言,一頓拼好飯就能讓他們解決肚皮問題,順利堅持到下個發生活費、發薪水的日子。
體驗過拼好飯的“真香”后,這些人不僅會對其徹底改觀,甚至還會在網上發布一些“拼飯攻略”去主動推薦那些餐食質量尚可的店家。
這樣一來,以次充好的店家就成為了“拼飯梗”攻擊的主要目標,而踏實做生意的店家也會迎來更高的曝光率。
回望拼好飯的發展歷程,那些攻擊性拉滿的評論之所以在早期會成為主流聲音,就是因為當時部分店家投機取巧,區別對待堂食、外賣、拼好飯的餐食質量,誘發了消費者的吐槽、圍觀者的抵制。
當消費者用錢包倒逼劣幣退場后,拼好飯高性價比的優勢就會開始發力,直至逐步擺脫刻板印象標簽,受到消費者的自發維護。
拼好飯是時候進入2.0時代了
對消費者而言,拼好飯為他們提供了全新的消費選擇;對商家而言,拼好飯同樣為他們提供了新的商業機遇。
目前市面上利用拼好飯入口的商家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專注于薄利多銷戰術,這類商家會盡可能控制食材成本、優化出餐效率,以此在拼好飯這條賽道里靠“實惠”二字一路狂奔。
另一種是把拼好飯當做引流跳板,這類商家往往會用低價餐食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進一步提升品牌在消費者群體中的知名度。當積累了一定的忠實用戶后,他們就會伺機退出拼好飯板塊,將精力放在堂食和傳統外賣的身上。
將視角放在連鎖品牌店的身上,我們會發現這類商家運營拼好飯的優勢在于“流程標準化”和“用戶信任度高”。連鎖店家只需要增加平時爆品餐食的備餐量并上架拼好飯,消費者就會出于對品牌的信任感蜂擁而至。
反觀那些夫妻檔、個人店,運營拼好飯對他們來說更像是從經營餐廳向著經營菜品轉型。他們要做的就是上架拿手菜,然后盡可能向著“性價比”三字靠攏,嘗試俘獲年輕消費者的心。
拼好飯的成功,在于它精準踩中了年輕人的消費痛點、為商家提供了新的細分賽道。
在餐飲行業這個大競技場里,這無疑是個成功的創意。
經過輿論的洗禮和消費者的投票,拼好飯已經順利度過了那個讓無數互聯網產品折戟的“落地期”。若想讓自己的口碑更進一步,讓消費者的信任更多一分,那拼好飯接下來的發展重心,就是找到低價和服務之間的平衡點,去構筑自己的賽道護城河。
畢竟整個拼飯賽道還沒有徹底定型,市面上想摸著美團過河然后與其競爭的人,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參考:
新浪財經:青年消費趨勢報告|智性腦、性價比王者……年輕人有了這些新標簽
東方財富網:美團上半年營收1555億 增長戰略將轉向投資回報驅動|直擊業績會
師天浩觀察:“9.9元”拼好飯,緣何未成美團的新流量入口?
3DM游戲網:那些玩“拼好飯”梗的人,多吃幾頓“拼好飯”就老實了
差評:人人都罵拼好飯,人人都用拼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