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bijqn"><pre id="bijqn"></pre></wbr>

      1. <wbr id="bijqn"></wbr>
        <em id="bijqn"></em>

        <sub id="bijqn"><listing id="bijqn"><nobr id="bijqn"></nobr></listing></sub>
        <sub id="bijqn"></sub>

        劉永好「舉牌」,民生銀行能否看到「新希望」?

        新視界作者 節點財經 / 砍柴網 / 2024-12-11 19:55
        "

        來源 / 節點財經

        文 / 八真

        最近,沉寂已久的民生銀行(60016.SH、01988.HK)在資本市場迎來一波漲勢。

        11月18日和19日,其A股股價累計大漲超10%,創出近三年新高,雖然后續有所回調,但整體仍維持高位震蕩。

        “事出反常必有妖”。探幽索隱,或是來自新希望集團的“舉牌”,讓股民終于看到了民生銀行的“新希望”。

        一、新希望“舉牌”,劉、林打響排位戰?

        18日晚,民生銀行發布《第九屆董事會第二次臨時會議決議公告》,新希望集團子旗下新希望化工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

        增持后,新希望化工與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民生銀行總股份比例將超過5%,根據相關規定,該行將就持股5%以上股東變更事項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報送核準申請。

        圖源:民生銀行公告

        其實,新希望集團和民生銀行淵源已久。

        1996年,因為私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聯合泛??毓蓪嵖厝吮R志強、東方集團實控人張宏偉、巨人投資實控人史玉柱等一眾知名企業家,發起成立了民生銀行。

        可以說,劉永好為民生銀行的奠基做出了巨大貢獻。

        目前,民生銀行前10名普通股股東中,新希望六和投資有限公司以持股比例4.13%,把持著第六把交椅,排在前面的分別是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產品、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產品、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同方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囿于過于分散的股權結構,導致各方勢力,明爭暗戰,民生銀行的股東席位變化一直頗受關注。

        今年6月,民生銀行正式落定第九屆董事會人員,張宏偉、劉永好、史玉柱、宋春風、趙鵬、梁鑫杰、林立為非執行董事,高迎欣、王曉永、張俊潼為執行董事。

        對比之前,劉永好、張宏偉、史玉柱、宋春風、趙鵬等“老面孔”仍在,盧志強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則是深圳市立業集團(下稱深圳立業)實控人林立。

        據《節點財經》了解,深圳立業自去年7月起在二級市場買入民生銀行股票,到2023年末,其持股比例已經達到3.37%,位居第七大股東。

        次后,深圳立業繼續“上攻”,于2024年一季度末成為民生銀行第四大股東。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深圳立業持有民生銀行4.49%股份,座次未變。

        不出意外的話,本次劉永好大手筆“出手”將很快獲監管核準。這意味著,新希望集團將超越深圳立業,晉升為第四,而剛剛“出爐”的第九屆董事會名單,其股東排序也恐再次生變。

        二、業績尚未走出低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劉永好掌舵的“希望系”和民生銀行一同出現時,內容幾乎都是減持。如今突然調整策略,多少有些出乎外界意料。

        按照新希望集團給出的解釋,是看好民生銀行的長期發展。但從民生銀行最新公布的經營“成績單”看,并未走出低谷。

        2024年前三季度,民生銀行實現營收1016.60億元,同比減少46.44億元,降幅4.37%;實現歸屬凈利潤304.86億元,同比減少30.91億元,降幅9.21%。

        單拎Q3出來,營收為345.33億元,同比下降0.67%;歸屬凈利潤為80.12億元,同比下降18.24%。

        拉長時間軸,民生銀行的營收、歸屬凈利潤分別在2020年達到1850年億元、538.2億元的巔峰后,近些年整體跋涉在“下坡路”上。

        到2023年,其營收只剩下1408億元,比2020年縮水超400億元;歸屬凈利潤只剩下358.1億元,比2019年少賺近100億元。

        分析原因,一方面,宏觀層面,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持續下調,政策強調支持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等因素的影響,銀行普遍感到“亞歷山大”。

        另一方面,微觀層面,民生銀行自身問題較多,特別是股東關聯交易問題。

        該行2023年報顯示,泛海系貸款余額高達187.26億元,規模僅次于大家保險的269億元;2023年1月與2024年5月,民生銀行兩次起訴泛海系下屬企業,兩家企業合計償還欠款民生銀行超85億。

        此外,恒大“暴雷”,民生銀行同樣深受其害。根據之前曝光的恒大欠債名單,截至2020年上半年,對民生銀行欠款高達293億,在86家金融機構中“獨占鰲頭”。

        種種“掣肘”之下,民生銀行逐漸掉隊,無論是業績情況、資產質量還是市值,基本都在股份行隊伍的尾部。

        三、與頭部股份行的差距越拉越大

        和大部分行業一樣,銀行也有馬太效應,頭部選手隨著體量的壯大帶來各內涵能力的邊際遞增,最終呈現出二八分化的強者恒強。

        據《節點財經》梳理,過去十年,民生銀行不進反退,與隊伍前列的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差距越拉越大,處在全國12家股份行的尾部。

        就拿202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來說,招商銀行營收2527億元,歸屬凈利潤1132億元;興業銀行營收1642億元,歸屬凈利潤630.1億元。

        反觀民生銀行,營收1016.60億元,歸屬凈利潤304.86億元,創收和創利指標顯然難望前二者項背。

        再看資產質量,2024年前三季度,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4%,撥備覆蓋率432.15%;興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08%,撥備覆蓋率233.54%,民生銀行則為1.48%、146.26%。

        事實上,回溯十年變化,民生銀行也曾是股份行里的“尖子生”。

        2014年前三季度,招商銀行營收為1250億元,歸屬凈利潤為458億元,排名股份行第一;興業銀行營收為908.5億元,歸屬凈利潤為383億元,排名股份行第二。

        同期,民生銀行營收1017億元,歸屬凈利潤為367.8億元,營收比興業銀行還高出百億元,歸屬凈利潤也只少15億元。

        繼續看資產質量,2014年前三季度,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1%,撥備覆蓋率227.99;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04%、199.96%,雖然不及招商銀行,但也比現在優秀不少。

        可以說,在這十年間,烙印在民生銀行身上的只有光陰,而非成長。

        糟糕的“基本面”反饋到資本市場,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

        猶記2013年2月,民生銀行曾以A股3245億元市值,超越招商銀行A股3187億元市值,奪得股份行市值的桂冠,被外界冠以“小微之王”稱號。

        截至12月3日,民生銀行總市值1764億元,大概也就是10年前的一半。

        對于新希望集團的增持,固然是好事,但民生銀行若不徹底反思,繼而拿出切實有效辦法的話,也很難看到“新希望”。

        *題圖由AI生成

        分享到
        聲明:砍柴網尊重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稿件皆標注作者和來源;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將受到砍柴網的追責;轉載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編輯修改或者補充,有異議可投訴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時間獲取互聯網領域的資訊和商業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砍柴網"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掃描左邊二維碼,即可添加關注,從此和砍柴網建立直接聯系。

        相關推薦

        熱文導讀

        1
        3
        免费观看性行为的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