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莫恩盟 編|深海
一條小蚯蚓,將袁記云餃推向了食品安全風波的漩渦中心。12月1日,“男子在袁記云餃吃出蚯蚓店家愿賠500” 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據悉,近日,有消費者向媒體反映,11月19日,其在袁記云餃某門店的鮮肉云吞面里,竟然吃出了一條黑紫色的3厘米的蚯蚓。
12月1日,袁記云餃方面向媒體表示,異物確為蚯蚓。袁記云餃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涉事門店稱已與顧客聯系,并道歉和解。門店將嚴格整頓,開除店長,處分涉事員工。
雷達財經了解到,袁記云餃隸屬于袁記食品集團,而其創始人袁亮宏大學期間主修的是體育專業。因一次美食之旅,袁亮宏激發創業夢想,于2012年在廣州開設袁記云餃的首家門店。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袁記云餃如今的門店數已突破3700家。作為創始人的袁亮宏則對公司擁有絕對的掌控力,目前其合計持股比例高達88.3%。
事實上,在不少消費者的心中,“手制”、“現包”、“現煮”是袁記云餃的一大賣點,但袁記云餃也曾多次卷入產品預制爭議。對于外界提出的質疑,袁記云餃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回應稱,袁記云餃采用中央廚房配送制度,運輸肉餡的工藝和渠道與超市冷鮮肉完全一致,豬肉解凍后進行統一調配的餡料會分發至各個門店。
為了實現再造一個“袁記”的宏偉目標,袁記食品近來不斷拓寬業務邊界,不僅推出了子品牌袁小餃,還大膽跨界涉足咖啡領域,并積極探索各種全新的店型模式。不過,這些新興業務目前多處于市場摸索階段,能否成為公司新的營收增長極仍需市場驗證。
袁記云餃被曝吃出蚯蚓,類似情況并非首次發生
12月1日,微博熱搜榜的首位,一度被“男子在袁記云餃吃出蚯蚓店家愿賠500” 的話題占據。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消費者反映,11月19日,該消費者在北京市海淀區袁記云餃某門店花費14元點了一碗鮮肉云吞面,但在其享用食物的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碗里居然出現了一條長約3厘米的黑紫色不明物體。
該消費者稱,由于那天未戴眼鏡,再加上點餐后上餐較慢自己比較著急,因此當時自己并未立即識別出異物到底是什么。發現不明物體后,該消費者將異物挑出并拍照向店家反映,商家主動提出退回餐費。
回到家后,消費者找到眼鏡再次翻看那張照片仔細辨認,發現異物實為一條黑紫色蚯蚓,這讓他倍感惡心。于是,他和同行朋友回到店內與負責人協商賠償,但遭到拒絕。
在與商家協商賠償無果后,該消費者及其朋友同時向消保委以及袁記云餃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了投訴。消費者表示,消保委回復稱已完成店內調查,后續會進行立案,同時建議消費者賠償問題走司法途徑。而袁記云餃稱會在3個工作日內進行回復,但此后始終沒有給出任何賠償方案。直到11月29日,該消費者反饋稱,袁記云餃愿意賠償500元。
12月1日,袁記云餃向媒體確認異物為蚯蚓,并表示涉事門店已與消費者聯系并道歉和解。同時,門店將嚴格整頓,開除店長,處分涉事員工。后續,袁記云餃還將加強日常管理和人員培訓,通過食安專項核查輔導,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事實上,對于袁記云餃而言,類似這樣的事件并非首次發生。11月28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了一張袁記云餃某門店餃子餡上有蒼蠅在飛的照片,并配文“避雷袁記云餃”。
對此,袁記云餃官方客服在評論區回復稱,“非常抱歉給您帶來了不愉快的用餐體驗。為更好解決您的問題,方便的話麻煩您私信告知具體門店及訂單信息,我們想進一步與您溝通詳情;對于您反饋的情況,我們會嚴肅批評并責令改正,不斷加強對門店服務的管理與培訓。”
雷達財經通過黑貓投訴平臺檢索發現,有不少消費者也曾向袁記云餃發起過投訴。截至發稿,該平臺上與袁記云餃相關的投訴多達334起,其中近30天內新增投訴17起,消費者反饋的問題包括食物中毒、食品發酸、異味以及吃出異物等。
而在袁記云餃食品中吃到蚯蚓的情況,也不止前面提到的這一起。11月27日,黑貓投訴平臺上有一網友反饋稱,其當天中午在餓了么袁記云餃某門店下單,發現訂單中生菜里有一條疑似蚯蚓的蟲子。此外,還有消費者反饋稱其在袁記云餃產品中吃出蟑螂、蝸牛等。
除了消費者投訴外,袁記云餃旗下的門店或分公司,還曾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天眼查顯示,2023年4月,深圳市羅湖區楊仁袁記云餃餐飲店曾因食品違法行為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羅湖監管局罰款500元。
今年1月,因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重慶袁記云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被五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000元。
因餃子情緣投身餐飲,湖南體育生跨界創業
此番陷入食品安全風波的袁記云餃,品牌運營主體為廣東省袁記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袁記食品集團”)。天眼查顯示,袁記食品集團成立于2017年4月,注冊資本超1億元人民幣。
雷達財經了解到,袁記云餃始創于廣州,其品牌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12年。翻看袁記云餃創始人袁亮宏的創業履歷,很難想象畢業于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專業的他會與餐飲行業結緣。
而袁亮宏創立袁記云餃的想法,源自其在廣州街頭巷尾的一次美食之旅。那時,袁亮宏從長沙來到廣州遍嘗當地美食,而一家普通的餃子店卻意外地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
“記得那次我走進了一家廣式餃子店,溫馨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走進店里,街坊鄰居、老人小孩,大家圍坐一桌,邊吃邊聊,那份純粹而幸福的氛圍深深打動了我”,回想起當時的這段經歷,袁亮宏至今仍難以忘懷。
在袁亮宏看來,餃子不僅僅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是中國人對家庭、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的象征。正是這份情感,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創業夢想:他要將中國傳統的餃子文化發揚光大,把家的溫暖和傳統的味道傳遞給更多的人。
懷揣著這個夢想,袁亮宏在2012年勇敢地踏上了創業之路。他在廣州一個繁華的市場里開設了袁記云餃的第一家門店,那時的門店還掛著“袁記餃子”的招牌。盡管首個門店的店面規模不大,但門店很快便吸引到了街坊鄰居們的注意。
創業初期,袁記云餃的門店擴張步伐比較保守。從2012年首家門店開業,到2014年成功開設第10家門店,袁亮宏和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此后,袁記云餃的擴張節奏明顯提速。2016年12月,公司門店數突破百余家。到2020年6月,其全國門店數已逼近2000家。
在瘋狂擴張、積極搶占市場份額之際,袁記云餃也成功吸引到了資本的注意。2021年5月,袁記云餃獲得了黑蟻資本的青睞,并順利完成了A輪融資。不過,自那以后,袁記云餃未再披露新的融資信息。
據袁記云餃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袁記云餃的門店銷售額突破了20億元大關,公司營收也成功跨越10億元門檻。據悉,2023年,袁記食品更是實現了47.7億元的傲人收入。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袁記食品集團已成長為一個擁有多個子品牌的綜合性食品企業,旗下創立并運營“袁記云餃”、“袁亮宏”、“袁記味享”等多個子品牌。如今,袁記云餃線上線下已形成全渠道發展格局,擁有六大運營中心,五大現代化工廠,九大倉儲中心,集團及子品牌員工數超17200人。
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發稿,袁記云餃共有3766家在營門店,覆蓋全國28個省份、188個城市。其中,袁記云餃在其廣東大本營的門店數最多,達到1092家,是門店數唯一破千的省份。
作為袁記云餃的創始人,袁亮宏牢牢掌控著公司的實控權。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袁亮宏直接持有袁記食品集團25.7%的股份,并間接持有前者62.6%的股份,合計持股比例達88.3%,是袁記食品集團的受益所有人和實際控制人。
曾陷預制菜爭議,近來頻推創新嘗試
在袁記云餃對外的營銷推廣中,“手制”、“現包”、“現煮”等宣傳語是品牌的一大賣點,而其門店透明櫥窗后“包餃子的大媽”更是成為袁記云餃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然而,主打“現包現煮”的袁記云餃此前也曾卷入過產品預制的爭議。去年3月,有網友發文稱,袁記云餃都是冷凍品,并非現搟的餃子皮和現做的肉餡。
對此,袁記云餃客服當時回應稱,門店使用的餃子皮和餃子餡確實是從分公司總部或其他配倉統一配送的冷凍半成品,“在現場添加蔬菜進行和餡,然后再進行包制。”該客服還表示,目前確實都是在現場現包現賣,但“不可能在現場搟皮,也不可能在現場殺豬剁肉。”
同年9月,“袁記云餃被曝是預制菜”的話題,再度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彼時,有網友在網上留言稱,“今天才知道袁記云餃的餡料其實是冷凍貨每天拿出來解凍的,餃子皮也是保質期半年的那種凍品,雖然宣傳的是現包現煮,也真的就是有人坐在門店每天包餃子。”
該網友還感慨道,“我真的崩潰了,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我吃了好幾年的預制菜,我以為這是真的新鮮餡料。”一時間,袁記云餃是預制產品的爭議,又一次在網絡上掀起熱烈討論。
針對這些質疑,袁記云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袁記云餃采用中央廚房配送制度,運輸肉餡的工藝和渠道與超市冷鮮肉完全一致。每天企業會從凍柜中取出豬肉,解凍后統一調配餡料并分發至各個門店。
前述負責人還表示,這樣做可以保證餡料的質量與口味,將采購權下放至門店可能導致所購食材不符合衛生標準。餡料運達門店后,肉餡會被放入冷庫保存,客人需要時,門店再將肉餡解凍。
而對于網友提到的保質期問題,袁記云餃負責人則表示,袁記云餃所采用的肉餡保質期為180天,而這180天的保質期只是商品屬性,企業不會使用臨期肉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公開場合,身為袁記云餃創始人的袁宏亮曾立下雄心壯志。他計劃用五年時間將門店數量擴展至8000家,同時創造超過23000個就業崗位,以此再造一個“袁記”,并力爭將公司送至港股。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藍圖,袁記云餃近年來不斷拓寬自己的業務邊界。早在2020年下半年,袁記食品便孵化了袁小餃品牌。官網顯示,截至目前,袁小餃的門店數已經突破1000家。
區別于袁記云餃廣式手制餃子的定位,袁小餃的定位為新中式潮牌鮮餃,定價更為便宜。窄門餐眼數據顯示,袁記云餃的人均消費為20.09元,而袁小餃的人均消費低至11.77元,更低的客單價使其成為袁記食品集團在下沉市場進行布局的重要一環。
2023年,袁記云餃更是跨界涉足咖啡領域,接連申請了“袁咖啡”、“云餃咖啡”和“袁咖”等多個商標,并嘗試在部分直營門店推出咖啡產品。
今年3月,袁記云餃在廣州推出了名為“袁記云餃的猜想”的創新餐廳。這家餐廳不僅推出了木姜子餃子鍋、冬陰功湯餃鍋和咖喱牛腩拌面等新品,還引入了咖啡、奶茶和檸檬茶等飲品,為顧客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
到了4月,袁記云餃又推出了“餃子與酒”的全新店型,將生熟一體模式與小酒館模式巧妙融合。區別于傳統店型,“餃子與酒”新不僅保留了傳統餃子的美味,還新增了關東煮、炸物小吃等多種美食,并提供雞尾酒、啤酒、白酒、清酒等多種酒品,滿足了年輕人對社交和飲酒的需求,進一步拓寬了目標消費群體。
今年6月,袁記云餃還向豬肉零售領域發起進軍。彼時,袁記云餃通過官方公眾號宣布,旗下首家黑豬肉鋪在佛山開業,開始試水“生鮮餃子零售+黑豬肉零售”的復合模式。
有分析認為,盡管袁記云餃在業務拓展方面頻頻出招,但從目前的實際效果看,袁記云餃的大多數嘗試目前多處于業務探索階段,并未在市場上激起太大的水花,距離實現再造一個“袁記”的宏偉目標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些新興業務能否成長為公司新的營收增長極,仍需經過時間的考驗和市場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