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期貨 AR 眼鏡, Rokid 想靠 AI 迎來“iPhone 時刻”。
作者/劉嵐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囿于小眾宿命多年,Rokid想靠AI翻身。
圖源: Rokid
2024年11月18日,Rokid舉辦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發布會,推出了與BOLON聯合打造的新一代AI+AR眼鏡——Rokid Glasses,售價2499元,預計將于2025年Q2開售。
對此,Rokid創始人祝銘明表示,“AI和AR最終會變成一件事情。Rokid為此努力了整整10年,我們認為AR才是AI的最佳載體!”顯而易見,Rokid希望借火熱的AI技術,提升AR眼鏡的實用性,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進而打開想象空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Rokid發布的僅僅是一款“期貨”。目前,市面上AI化的AR眼鏡已琳瑯滿目,Rokid明顯落后一程,后發劣勢明顯。與此同時,由于缺乏足夠的資源,Rokid的AI眼鏡高度依賴合作伙伴。這似乎也預示著,Rokid的AI眼鏡很難構筑差異化的護城河,市場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一、估值破10億美元,
但Rokid份額低于10%
<h2> </h2>盡管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Rokid是一家AR智能眼鏡企業,但祝銘明卻認為,Rokid是一家專注人機交互技術的公司,“AR只是一個產品形態”。
此前幾年,Rokid曾推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機器人、智能語音控制器等不同類型的產品。不過,因相關產品所處市場的天花板較低,Rokid的諸多產品均鎩羽而歸。
圖源:Rokid
2018年前后,眼看著AR技術逐步成熟,市場前景可期,Rokid開始“All in AR”。2018年1月舉辦的CES上,Rokid發布首款消費級AR眼鏡Rokid Glass。此后幾年,Rokid持續深耕AR賽道,相繼推出Rokid Air、Rokid Station等AR相關產品。
事實證明,Rokid確實摸準了時代的脈搏。2021年3月,隨著沙盒游戲平臺Roblox登陸紐交所,“元宇宙”逐漸成為科技行業的一大風口,AR技術成為科技產業的焦點。
隨后,有關部門大力推動AR產業發展。比如,工信部披露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的發展目標為,“到2026年,三維化、虛實融合沉浸影音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新一代適人化虛擬現實終端產品不斷豐富,產業生態進一步完善,虛擬現實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現規?;瘧?。”
在此背景下,具備一定先發優勢的Rokid成為了投資機構的座上賓。天眼查顯示,成立以來,Rokid共完成13輪融資。2021年后,Rokid的融資頻率明顯加快,其中2022年累計獲四輪超13億元融資。2023年11月進行1.12億美元融資時,Rokid的估值已達10億美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Rokid備受投資機構追捧,并且市面上的消費級AR設備屢見不鮮,但AR產業并未有明顯起色。
圖源:億歐智庫
億歐智庫披露的《2024年中國AR產業發展洞察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2023年,中國AR設備出貨量分別為6.2萬臺、10.3萬臺、24.1萬臺,雖然穩步攀升,但相較出貨量動輒數億臺的智能手機產業,市場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AR眼鏡的銷量之所以持續萎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其缺少類似社交之于智能手機、辦公之于PC的殺手級應用場景。目前,大部分AR眼鏡的宣傳重點都聚焦于觀影、游戲、辦公等場景。然而,由于大多采用OST方案,AR眼鏡在這些場景的體驗并不十分出色,多設備切換時,更是割裂感嚴重。
圖源:洛圖科技
更遺憾的是,在市場空間極窄的AR賽道,Rokid也不是第一梯隊玩家。洛圖科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消費級AR設備全渠道銷量為11.0萬臺,其中Rokid排名第四,銷量份額低于10%。
由此來看,目前Rokid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光在于AR眼鏡市場空間極窄,更在于投資機構對其寄予厚望,但自家AR眼鏡的市場影響力卻極為有限。如果后續想要繼續獲得投資機構的支持,那么Rokid就需要積極探索前沿技術,讓AR眼鏡創造更多價值的同時,拓寬市場影響力。
二、AI技術日趨火熱,AR賽道再起波瀾
<h2> </h2>正當Rokid對AR眼鏡缺乏殺手級應用場景、銷量持續低迷感到焦慮之時,AI技術飛速發展,為其提供了新的發展出口。
眾所周知,2023年以來,隨著ChatGPT爆火,AI逐漸成為科技行業的一大風口。因AI技術蘊含著巨大的想象力,諸多硬件紛紛AI化發展。
圖源:字節跳動
比如,2024年下半年,蘋果、小米、OPPO、榮耀等智能手機廠商推出的旗艦手機的核心賣點均為AI;7月,科大訊飛發布了AI學習機新品T30 Ultra,內置星火大模型;10月,字節跳動推出首款AI智能體耳機OlaFriend。
在這場硬件AI化的戰役中,眼鏡身處風暴中心。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11月,Rokid、小度、小米等18家企業爭先恐后地推出新款AI眼鏡,堪稱“百鏡大戰”。
諸多科技公司之所以紛紛發力AI眼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眼鏡佩戴自然,AI技術賦能后,可以給用戶帶來極為沉浸的使用體驗。比如,科幻電影《蜘蛛俠:英雄遠征》中,蜘蛛俠佩戴的鋼鐵俠留下的AR眼鏡,可以通過AI技術,實現各種交互,查看各種信息,便利度遠超智能手機。
圖源:Rokid
對此,祝銘明表示,AI彌補了輕便型眼鏡在展現力上的不足,使其變得更加實用。從AR的角度來看,眼鏡的展現力不足以滿足用戶的觀影、游戲、辦公和社交需求,但AI加入后,可以讓眼鏡的用途變得更加廣泛,比如可以搜索、拍照、翻譯。
無獨有偶,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XREAL創始人兼CEO徐馳也對外表示,“AR是AI最好的載體,AI是AR最好的交互,這很可能是未來十年最能夠改變消費電子和我們終端體驗的兩個核心技術。”
由于AI技術蘊含著巨大的想象力,祝銘明對AR產業和Rokid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2024年11月,接受媒體采訪時,祝銘明認為2026年-2027年,智能眼鏡行業將迎來春天,屆時,Rokid也將迎來屬于自己的“iPhone時刻”。
三、依賴外援打造“期貨”,
Rokid難有想象力
談及Rokid和競爭對手技術層面的區別時,祝銘明表示,“Rokid打造一個完整的全棧的計算平臺,AR AI計算平臺,這是我們跟大家最大的區別。計算平臺就意味著從硬件、軟件、操作系統、算法、生態都是完整的”。
圖源:Rokid
不過,Rokid Glasses卻由多家企業合作打造。該產品的外觀由傳統眼鏡廠商BOLON操刀設計,集成阿里巴巴旗下通義千問大模型?;蛟S正是因為需要多方協調,Rokid Glasses只是一個“期貨”產品,2025年Q2才會正式上市。
要知道,早在2023年9月,Meta就推出了AI眼鏡Meta Ray-Ban,接入Meta Llama3大模型,可實現AI語音交互、AI識物、翻譯等功能,目前銷量已超100萬。
圖源:魅族
無獨有偶,作為AR眼鏡賽道的“新勢力”,魅族也于2024年9月推出了全面接入AI功能的StarV Air2。雙十一期間,StarV Air2斬獲京東一體式AR眼鏡排行榜和天貓AR設備累計銷量雙冠軍。
由此來看,Rokid不止錯過了AI眼鏡商用的第一波紅利,由于采用第三方廠商的AI技術,Rokid Glasses在功能層面,或許也難以構筑深厚的護城河。
參照智能手機行業的經驗,AI極度依賴廠商的算力規模以及需求洞察能力。比如,近期OPPO Find X8系列手機推出的AI去反光、AI去拖影、AI超清像素等功能有極強的差異性。
這離不開OPPO斥巨資建設的數據中心。2022年末,OPPO IDC負責人唐虎表示,“現在OPPO全球有將近5億月活用戶,自建數據中心也是為了滿足差異化體驗的需求,從交互到中間技術平臺,到底層硬件和技術框架,都需要去應對用戶的體驗進行相應的定制。”
另一方面,2024年10月,ColorOS設計總監陳希也對外表示,OPPO的優勢在于結合硬件提供自然的用戶場景解決方案。“以一鍵問屏功能為例,它基于硬件的深度集成和交互,正是我們競爭優勢的體現。”
對比而言,雖然背靠阿里的通義千問算力規模不可小覷,但由于并非Rokid自研,功能適配需要與阿里協調,Rokid Glasses的AI功能能否做出足夠的差異化,還有待時間檢驗。
更何況,Rokid Glasses的外觀設計還需要協調傳統眼鏡廠商BOLON,這更增加了Rokid在AI功能層面進行創新的難度。
總而言之,盡管已經成為“獨角獸”,但Rokid并不像其他企業一樣,有深厚的商業護城河。
從市場維度來看,Rokid的影響力遠不及競爭對手,甚至即將被魅族、華為等手機廠商反超。
在此背景下,Rokid希望靠AI技術打開想象空間的戰略規劃,確實很有見地。但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供應鏈資源積累,打造AI+AR眼鏡Rokid Glasses時,Rokid不得不引入外援。
多方協調的運行機制,不光讓Rokid Glasses成為了“期貨”,難以贏下AI眼鏡商用的第一波紅利, 更預示著該產品AI功能進化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不足。
如果接下來不能靠AI眼鏡打開市場,那么投資機構或許不會再有耐心繼續為Rokid“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