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的運轉效率,決定了資金“血液”能否及時泵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影響整個消費產業鏈的效率,從而影響消費者到手商品的價格。
產業環節的配合如同嚙合的齒輪,也需要供應鏈金融服務突破單點“孤島”, “一盤棋”統籌。
作者|皮爺
出品|產業家
2019年9月20日,紐約第五大道,人頭攢動。
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沉寂幾年后,蘋果標志性直營店 Apple Fifth Avenue第五大道店重新開業,而也在同一天,蘋果正式宣布發布iPhone 11及相關系列產品。
國內市場同樣給予了極強的激情反饋。根據根據UBS瑞銀給出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iPhone 11系列機型在中國市場的需求量相較之前同期暴漲了230%。
但機遇同樣意味著挑戰。“我們當時面臨巨大壓力,企業發展都到了關鍵時刻。”天音控股的相關負責人說。
天音控股,是中國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移動通信產品分銷商之一,早在2004年便躋身中國企業500強之列。而它最核心的業務之一就是作為蘋果手機在中國大陸的代理商,將蘋果手機銷售給中國區用戶。
因此,爆火的iPhone 11是他們必須拿下的“一戰”。但如果想要拿下更大批量的蘋果新機,天音控股必須要有更多的資金,超過了傳統供應鏈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力。直到訂貨付款的前一周,天音控股仍有10億元資金缺口。
天音控股的合作伙伴,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迅速響應:在風控、運營等團隊的密切配合下,迅速走完風控和融資流程,一天之內將10億元資金打到天音賬上。
天音控股的案例正是一個縮影:供應鏈金融的運轉效率,決定了資金“血液”能否及時泵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影響整個消費產業鏈的效率,從而影響消費者到手商品的價格。
產業環節的配合如同嚙合的齒輪,也需要供應鏈金融服務突破單點“孤島”, “一盤棋”統籌。
在消費產業,怎樣才能享受到及時雨般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剛剛結束的2024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消費產業大會上,TCL集團、天音控股、榮耀等眾多產業核心企業給出了答案。
一、末端資金“缺血”背后:
誰來疏通產 業供應鏈?
以白酒為代表的傳統消費品,供應鏈環節十分冗長,供應鏈資金“不暢通”的問題也格外突出。舉例來說,白酒的二級、三級經銷商,需要向上游預付款采購貨品;面對下游則是賒銷,需要先給貨、一段時間后才能收回貨款。
這些企業因為遠離上游核心企業,無法在傳統供應鏈金融市場獲得充足的融資。對這些企業來說,常年資金“供血”不足已是常態。
當消費產業面臨增長壓力,銀行等傳統機構對風險管控更加嚴格,這對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猶如“雨天收回雨傘”,很容易迎來滅頂之災。因此,許多產業的核心企業都在與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合作,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供應鏈金融需要多主體、多環節、多區域的協同。其中,在多環節協同,供應鏈金融必須打破片段化的服務模式,從系統層面解決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華表示。
但打通供應鏈金融環節談何容易,不僅需要掌握企業相關數據,以完成風險評估,而且需要“雙腿入泥”,去深入企業的業務邏輯和場景。
舉例來說,上游企業以供貨行為獲得融資,就需要授信機構本身與產業核心企業合作,掌握充分的數據;以貨物抵押融資,也不可能要求企業搬倉挪貨,而是要求在不干擾正常經營的前提下迅速完成融資。這些模式傳統金融機構無法實現,也“嫌苦嫌累”避之不及,造成供應鏈資金堵點長期難以疏通。
“我們需要實體產業的‘局內人’,懂供應鏈又懂金融,以自身力量撬動核心企業,來把資金輸送到‘偏遠地區’。”某紙業的末端經銷商表示。
誰能下好供應鏈金融“產業一盤棋”?這次大會給出了答案。
二、“供應鏈+金融”,
四個一體化的答案
如果說對京東的印象是什么?那么供應鏈必然是核心標簽之一。
而如果再向細顆粒度延展,則能看到的是,京東作為以供應鏈為底盤,在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保險、產發等產業場景都有布局,并且連接著數量龐大的企業客戶。這使得京東有數據、有場景、也有能力為產業伙伴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正是這樣一家“懂供應鏈也懂金融”的企業。
在本次大會上,一組數據被給出:即在剛過去的京東11.11,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為25萬客戶提供530億元融資額度,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累計超過5000萬元。
如果放眼過去1年,其采購融資服務則幫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醫藥健康等行業客戶提升融資額12倍,拉動消費商家交易額提升3倍;“京保貝”還為京東上游一、二級能效家電的140家供應商提供服務,融資放款23.69億元。
供應鏈金融的 特點在于“一通百通”,即企業需求遍布在產業鏈全環節和多場景,要滿足這些需求,需要產業內部的數據,這些數據則在產業不同環節相互“嚙合”、彼此印證。
基于這些特點,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在去年宣布了“四個一體化”戰略,即上游+下游、內場+外場、科技+金融、B端+C端。
時隔一年,京東正式交卷。
比如TCL集團就借助這些供應鏈金融工具,為自己的上游和下游企業提供供金服務。其上游的電視、空調等原材料供應商,利用“供貸款”實現“供貨即可貸”;下游的近百家空調經銷商,則使用采購融資工具。借此,TCL集團實現了上游+下游的高效協同。
再比如,榮耀則利用“采購融資”產品覆蓋自己的經銷商網絡,目前已經服務一/二/三級經銷商超過200家,實現了向網絡末端“供血”;其門店則利用京東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消費分期。借此,打通了線上+線下、自營+外部、B端+C端的資金需求。
三、京東供應鏈金融,再進化
實際上,上述產品和服務已經解決了許多傳統供應鏈金融無法覆蓋的需求。然而消費產業瞬息萬變,新業態不斷涌現,需要供應鏈金融工具也隨之“進化”。
也恰如本次大會嘉賓,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華在現場所說的那樣。“只有立足在產業鏈上的實際需求,緊跟科技創新的步伐,并在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和監管要求的框架下運行,供應鏈金融才能真正連接實體產業與金融服務,推動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深度融合,實現多方的共生共融與新質發展。”
基于這些變化,能夠看到的是,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也更在進一步進化——基于新的“三大支點”,幫助“四個一體化”戰略在產業內扎根落地,它們分別是:拓展新場景、新產品和新服務。
簡單來說,拓展新場景,即將服務范圍從3C、ICT、家電等,拓展到到農副食品、酒、飲料等,以及更多細分場景。不僅如此,很多新領域如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生物醫藥等高速發展,供應鏈金融需求也隨之涌現,成為服務重點。
拓展新產品,即持續推出新產品以適應更多供應鏈需求:生產環節針對上游企業的信用流轉、保理融資、銀票秒貼等金融產品;商品流通環節針對核心企業的融資租賃產品;分銷、物流、服務環節針對下游企業的貨押貸、訂貨貸。這兩個產品,可幫助客戶最快兩周就實現第一次融資,不挪倉、不搬貨,原倉即可融資。
拓展新服 務,即滿足企業的更多元需求:新推出的“企業金庫”就為企業提供財富管理服務,幫助企業資金保值增值,與用款需求相打通。
以天音控股為例,在京保貝以外,天音與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合作范圍不斷擴大,開始使用金采、未來貨權、第三方物流倉動產質押等產品。目前,對天音的授信額度已達到85億元,累計為天音控股放款超過480億元。
在大會上,紫光數碼集團高級副總裁劉石柱也表示,前文提到的產業鏈中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經有所改善。
“以京東供應鏈金融等為代表的頭部金融科技機構,賦能眾多的中小微企業,無需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采用無接觸、無面對的方式進行授信,改變了原有純銀行金融機構的普惠金融服務業態,也助力中小微企業實現資金破局,煥發活力。”
在中國的消費產業,供應鏈金融的新故事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