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校招的意義是什么?
“校招是年輕人的第三次高考,而大廠offer就相當于985的錄取通知書”。這個答案或許并不完全正確,但卻足以說明大廠校招的重要性。
而校招過后,會有大批大批的畢業生懷揣著不同的夢想,開始涌向各個互聯網大廠,為互聯網大廠增添年輕的血液,成為現代商業文明中的一份子。
這是無數年輕人對美好未來最為浪漫又現實的設想。畢竟,在校招大潮之中,每位學子都可以擁有在大廠上岸的機會。
在今年9月,京東開啟了行業最大規模的校招。此次校招共計開放了1.8萬個崗位,包含1.2萬個2025屆應屆生崗位和6000多個實習生崗位。而為了吸引高校優秀畢業生,京東更是誠意滿滿,將校招生薪酬再次進行了大幅上調,例如部分采銷崗位的校招生,甚至拿到了20薪的offer,從最近社交媒體透露出的部分offer信息顯示,誠如所言。
不止如此,京東還在頂尖人才的投入上,也有著“上不封頂”的決心。坊間消息一度傳聞稱,京東部分崗位的薪資包,能夠與之一較高下的也許只有華為。京東種種不畫餅只砸錢的粗暴招聘風格,也讓其成為了眾多學子進入職場的第一選擇。
不畫餅只漲薪的大廠,才是好企業
這些年,互聯網技術浪潮更迭,無數創業者攪弄商業風云,造就出了一個個行業獨角獸,上演了一代“新王”換“舊王”的故事。
一個又一個的商業造富神話讓人為之澎湃的同時,也讓每個義無反顧奔赴大廠的年輕人,提升了對于未來職場收入的期待。他們堅信,除了人生理想,薪資才是對自身職場價值最有力的體現,也是一家企業是否值得付出的基本要素。
然而,這一屆畢業生似乎沒有趕上產業上升周期的好時候。
從2020年起,原來跑馬圈地、戰略擴張的大廠紛紛停下腳步,降本增效、縮減業務變成了共識,一些短期內無法見到效益的探索性項目被砍掉,這直接影響了大廠的對外招聘。產業變局前景不明之下,更為穩妥的考公考研已經成為很多人迫不得已的選擇,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奇景,更是造成了很多年輕人未來之路的擠兌與堵塞。
既然是變革,勢必有前有后、有快有慢。
在坐享流量紅利多年的互聯網公司開始“節衣縮食”的時候,擁有扎實供應鏈基礎的京東,不但在零售行業穩扎穩打,更是能夠將企業發展的紅利分享給員工,過去三年來連續多次漲薪,成為了年輕人職業選擇中最具吸引力的企業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過去三年來,京東集團已經連續6次提升員工的薪酬水平。僅今年年初和年中,就接連三輪加薪,到9月又宣布再次啟動加薪:自2024年10月1日起,京東零售集團和職能體系將用兩年時間實現20薪,其他部門也將隨后陸續啟動加薪計劃。
其中,采銷等一線業務人員是京東漲薪的重點對象。2021年7月1日,京東宣布用兩年時間將員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漲至16薪,今年7月1日起,又宣布通過一年半時間,京東采銷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業績激勵上不封頂。
如此大規模的漲薪,讓京東無論是在互聯網行業還是零售行業都顯得尤為“另類”。
而今京東一口氣放出1.8萬個校招崗位,多數崗位的校招生同樣在漲薪的范圍內。
比如采銷、技術、產品等核心崗位薪酬上調不低于20%,其中所有校招入職的“京東采銷”將可達到全年20個月的薪酬結構,年終獎高達8倍月薪;產研類崗位中,算法崗平均起薪漲幅超75%,硬件和設計等崗位起薪漲幅超50%。
當前的就業環境下,年輕人憧憬高薪,但又不敢對薪資抱有太高的期待,而京東不但擴招,還許以漲薪的方式,對各大高校的優秀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和好機會。
“全年20個月的薪資,這在我看到的招聘中算是開價很高的”,一位參加京東校招的畢業生表示。據他所知,已經有應聘采銷的同學收到的offer中顯示明年畢業后入職即可實現19薪,半年后跟隨所有采銷實現20薪,京東對校招生的漲薪許諾正在兌現。
入職京東,畢業生走向職場精英的第一步
京東給校招生漲薪,向年輕人傳達出高薪不是夢,但想要實現高薪并不是簡單的事。一個初出茅廬、干勁滿滿的畢業生要想在工作中快速成長,獨當一面,最缺的是什么?
當然是能夠盡可能激發出年輕人潛力的、適合自我的專業化培養。而京東在年輕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上投入巨大,且已經擁有一套完備的培養機制。
對于當前一些熱門技術類的畢業生,往往需要在眾多企業之間做出選擇。對于很多選擇京東的學生來說,畢業選擇的優先級是發展機會,其次才是薪酬待遇,相比較而言,京東能夠給他們提供大量的數據支持和應用場景,能夠做出行業領先的應用產品,技術團隊的負責人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大咖,會幫助年輕人做一些前瞻性的判斷,剩下的就是放手讓團隊勇于探索。
今年的畢業生恰好可以趕上京東專門為校招生打造的“三年成長計劃”。這個計劃既包括入職培訓、3+1帶教模式、校招學習營計劃等一系列培養,也涵蓋采銷夜校、TET高管帶教和輪崗培訓、“后浪計劃”等特別培養項目。
前者基于京東超過60萬員工的龐大規模,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早已日漸完善,初入職場的校招生能更輕松地在京東完成身份的轉變,而后者是針對不同類型的人群精細化設計的招聘培養項目。每一個招聘人才項目,京東都會高度匹配專業化、系統化的培養方案,主打一個因人而異,為不同才能的畢業生找到適合的成長路線。
這也是京東的人才理念:用人所長。
實現用人所長,讓年輕人走出不一樣但同樣精彩的職場之路,體現自我價值,京東從來都不是紙上談兵。據了解,京東的多個業務板塊,為不同專業的校招生提供了豐富的工作場景,使其都能夠在業務實踐中發揮所長,精進業務、提升能力。
可以說,京東培養人才,可能比學校還要用心一些,畢竟,這些培養出來的人才未來是京東發展的基石。而當這些年輕人擁有了足夠多的歷練,京東更可以為表現優秀的人才提供內部轉換崗位綜合發展的機會,激發員工職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于京東而言,年輕的新人真正走向專業,亦是其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成功沉淀。同樣,京東對于年輕人的培養,也會成為其職場中的耀眼履歷。
去大廠,才是普通人實現階層躍遷的靠譜路徑
各大高校的畢業生,之所以會參加互聯網大廠的校招,期待的除了高于行業的薪酬,還有晉升的空間以及可能帶來的社會階層躍遷。
對于無數普通家庭的學子來說,這或許就是進入大廠的最大意義。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人也在分享自己的經歷:出身農村,沒有任何背景,一路讀書,進入國內頂級高校,畢業后在互聯網大廠工作,最后實現年薪百萬。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他們能想象的實現社會階層躍遷最快的方式。
依靠優秀的經營業績和持續的社會貢獻,已經連續3年蟬聯民營企業第一的京東,自然是眾多學子進入職場的首選。但京東也給了他們更大的想象力。
早在2019年初,京東開始推行Big Boss考核激勵機制,該機制是將每一個細小的業務單元都視為一個經營實體,每一個實體的管理者都是一個真正的Boss,京東把經營決策權交給離客戶最近、最了解市場需求的人。
離客戶最近、最了解市場需求的人,通常是一線員工,而通過校招進入京東的畢業生不少都在一線崗位,這意味著他們很快就會有機會自主管理項目,這也是直接考驗入職新人能力的最佳方式。
“畢業不久,就有機會接觸上億的項目,京東也是我所知的,最愿意給年輕人獨立機會的大廠,”一位采銷組員工表示。
一直以來,京東的上升通道都是暢通的。京東會大膽提拔能力達到目標管理崗位勝任要求70%以上的年輕人,主張80%的管理崗都通過內部培養。目前,京東集團的管理團隊中,已有超過10%來自在京東成長起來的校招生。
京東鼓勵拼搏,也鼓勵員工創新,敢想敢干,這和公司從互聯網時代就摸爬滾打、逐漸形成的拼搏文化是極為一致的。在這種企業文化下,京東提拔新人,所堅持的是“結果第一”的導向,只要有能力,在職級晉升和管理權限方面都可以得到飛速提升。
近幾年,在互聯網流量紅利衰退,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很多年輕人開始對互聯網大廠祛魅,對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否換取更好的生活,產生一些過度悲觀的看法。這導致一部分年輕人開始試圖選擇逃離大廠,追求“曠野”。實際上,對于更多的人而言,進大廠賺錢已經不是第一選項,大廠提供的更廣闊的行業視野,更多元的發展方向,才是他們追求和向往的“曠野”。
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京東開啟的這場行業內最大規模的校招,或許也將為眾多從校園剛走出來的年輕人,提供一片自由的、成長的“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