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互聯網江湖 作者:劉致呈
近日,科沃斯發布了最新的三季報。
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科沃斯營收32.5億元,同比下滑4.06%。相比營收的下滑,凈利潤下滑得更厲害。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603.88萬元,同比下滑69.21%??鄯菤w母凈利潤虧損2656.22萬元,同比下滑264.92%。
32.5億的營收,扣非凈利潤只有兩千多萬,而且利潤還是在同比下滑??莆炙沟倪@份三季報成績單似乎并不能讓人們滿意。
仔細一看,財報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就高達2980.81萬。好家伙,這看起來補助的金額比凈利潤還高。
有人說,前三季度淡季居多,疊加消費市場本就不如預期,三季報成績單不好看也能理解,也有人說,科沃斯是做代工出身,典型的制造業企業,這個賽道最終拼的是IT能力,業績說明科沃斯轉型有待進一步完善。
那么,這樣一份“難言完美”的三季報,究竟意味著什么?三季報數據背后,科沃斯經營上遇到了怎樣的問題?我們不妨一窺究竟。
經營現金流凈額大跌72%,動銷與毛利的兩難抉擇
盡管三季報,科沃斯整體表現有待提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科沃斯沒有想象力,相反,科沃斯及所在的賽道,依然具備高成長性。
這個判斷基于兩點:
一、掃地機器人這類產品不像冰箱洗衣機,仍然稱不上是滿足剛需的產品,但隨著未來更劃時代的產品出現,的確有成為“冰箱、洗衣機”一樣的剛需家電的可能性。
二、從滲透率的角度看,這個賽道的全球市場滲透率約為5%,中國市場滲透率是在6%,成熟市場是10%到20%。理論上的市場增量空間還很大。
如果,基于這個成長性賽道的總體判斷,來看這份科沃斯三季報,重點可能就不在于過度關注利潤表現。
一方面,利潤的規模確實不夠大,三季度30多億的營收盤子歸母凈利潤只有600多萬,把30多億放銀行買理財吃利息都不止有600萬。
所以,這么點利潤漲了或者跌了,意義可能并不大。
另一方面,成長性賽道,盈利不急于一時,更重要反而是財報數據背后的經營情況。
比起盈利,更值得關注的是財報其他幾個數字。
首先,三季度的資產減值損失為6262萬元,同比增長106.86%,同期,科沃斯的合同負債2.32億元,較2023年下滑24.95%。
什么意思呢?
資產減值的部分,可能是壞賬也可能是存貨減值,由于三季度并未披露具體科目,不太好確定,但半年報里資產減值損失6460.29萬元,全部是存貨減值。
如果三季報的資產減值也主要是存貨減值的話,那么科沃斯面臨的存貨問題可能就更嚴峻了。
換句話來說,貨可能越來越不好賣了。
對此,科沃斯方面的解釋是,為四季度海外新品上市后的銷售表現,三季度加快了老款產品的銷售力度。
那么,老款降價銷售,如果賣得比較好的話,按道理會進一步反映到現金流上,畢竟加快出清老款的庫存給新款讓路,也會拉動不少銷量。
但看三季度報,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大跌72%,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現金同比減少了12.09%,為111.7億,去年同期為128.54億。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近五年的三季報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活動的現金收入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這說明什么?可能說明即便是做了促銷,但終端銷售似乎仍然不太理想。
當然,這里面也不能排除賬期的影響,畢竟員工工資是需要當期結算的,并且也有兩個月的應收賬款周期影響。不過,三季度科沃斯的營收賬款也是同比下滑的,多少還是能反映出動銷不理想。
尷尬的是,為了給新品鋪路,老款降價促銷的同時,必要的支出還是不能少。
三季報顯示,由于前三季度新品推廣費用增加、出清老款產品帶來的毛利減少再加上四季度和雙十一備貨,導致當季的部分必要支出還有增加,比如職工的勞務支出,再比如稅費的支出等。
另外,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支出也不少,達到了32.59億,與三季度的營收幾乎相當了。拿了一個季度的營收作為費用,接下來全年的業能不能保得?。窟@個問題值得持續觀察。
對于科沃斯來說,資產減值也好、加大促銷力度也好先把周轉搞上去,把存貨盡可能地變成營收,是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畢竟,三季度的存貨周轉天數已經增加到159天,相比去年同期160.77天的周轉并沒有好太多,而且甚至比2020年疫情期間更差。
周轉的問題,核心還是動銷的問題,而動銷又關乎毛利率和凈利率。
三季度報告顯示,科沃斯有著高達48.39%的毛利率6.01%的凈利率,這樣的情況下,營收利潤都出現了下滑。
拉動銷售,可能意味著要犧牲部分短期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如果能夠換來營收規模,那么這樣的短期犧牲可能是值得的。但如果動銷還是沒有多大起色,那么一味地降價反而會拉低品牌調性,稀釋品牌價值,恐怕會得不償失。
所以,歸根到底,現在的科沃斯還是需要重新找到產品上核心競爭力,避免走價格戰這條路。
找到競爭力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掃地機器人這個賽道產品還是太同質化,科沃斯能做出來的產品石頭科技iRobot也都能做,行業頭部幾家產品力上拉不開差距,最終就只能打“價格戰、專利戰”,這樣結果可能就是打沒了毛利率,也很難真正實現投資人們所期望的業績。
重營銷戰略難有后效,錢程能否為科沃斯找到新“前程”?
掃地機器人這個行業,核心競爭力其實不能靠市場規模,說到底這個產品還是個“科技產品”,不算是個家電產品。
家電產品要看市場規模,靠賣產品來獲得現金流,來賺取利潤,而科技產品則是要高研發,高技術含量,然后建立起競爭壁壘。
也就是說,最理想的情況是走蘋果公司的那個路數。
尷尬的是,科沃斯和石頭科技也曾經嘗試過,后來發現走科技產品的路子不長久,還是得靠砸營銷費用。
這次的三季報中,科沃斯重營銷輕研發的特征也很明顯。
單季度來看,第三季度科沃斯營業成本17.28億,研發費用只有2.11億,銷售費用高達11.70億,銷售費用率高達36%。
這個費用率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了。
要知道,家電企業海爾三季度銷售費用率也不過才15%,美的不過才9.4%。可見科沃斯的三季度費用率,比家電企業都要高出不少。
當然了,話又說回來,家電企業的產品都很剛需,所以營銷費用少也正常,相比之下,掃地機也好、洗地機也罷,這個品類天然就不怎么剛需,所以也需要花更多的錢來做投放。
只是,對于這個行業來說,如果不能通過研發帶來產品差異化,就很難建立競爭優勢。缺乏的上游核心零部件領域,只是靠投放廣告拉動銷量,那么就很容易被市場競爭對手搶奪市場份額。
高費用率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短期內可能會拉動銷量,但長期來看,這其實更像是一筆“一次性投入”,后續的回報率并不高。而后效更好的研發上,天眼查APP信息專利統計顯示,近年來,科沃斯專利申請是在下降的。
實際上,如果從全盤業務考慮,高費用率也是科沃斯國際化戰略的一個客觀結果。
看重全球市場,把品牌戰略定位于“全球化、多品類、高科技”,是“接班二代”前程接手科沃斯之后定下的重要戰略方向。
2021年,錢程兼任科沃斯服務機器人首席執行官,負責戰略及經營管理工作。
“地面清潔行業,中國可能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錢程曾經表示。對于同質化的問題,前程也曾直言:“為什么感覺產業增長不如上個10年那么快?各家的產品看起來也都差不多?就是因為創新不夠。”
作為“二代”,錢程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也能更清楚地看到問題的本質。只是,看到方向和認識到問題只是第一步,有沒有解決方案,能不能奏效才更關鍵。
錢程治下的科沃斯,銷售費用率從21.58%漲到34%,毛利率從51%降到47.5%,顯然走上了下坡路。
同樣走下坡的,還有科沃斯的市值。市值方面,從2021年市值破千億,到現在總市值不到300億幾乎“膝斬”。
客觀地講,這不全是“二代接班”的鍋,畢竟三年之后的市場環境在變,用戶的消費意愿、能力也在變,但是,如果當年擴張戰略不那么激進,現在的成績是不是能夠相對更好一些?
事后諸葛亮地來看,如果過去的三年是由職業經理人操刀市場策略,那么如今科沃的財務表現是不是就能更好一些?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當然,現在后悔也已經沒有了意義,何況,錢程的國際化戰略也不是沒有成功。
數據顯示,2023年,科沃斯境外營收為65.21億元,同比增長25.76%,毛利率為51.81%,而國內市場,毛利率只有44.37%??梢姡莆炙沟膰H化成果顯著。根據IDC的報告,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科沃斯的出貨量位列第三,在國際市場也算得上是巨頭。
接下來國際市場能不能帶動業績?這個問題尤為關鍵。
從現實看,科沃斯要想依靠國際業務帶動整體業績,做起來可能并不容易。原因在于部分海外市場的整體滲透率雖然更高,但競爭同樣激烈。
比如,在美國市場,掃地機、洗地機的價格都在松動,歐洲市場情況雖然要好一些,但整體也是向下的趨勢。
這可能說明一個問題,國內市場價格戰打得火熱,國外市場的價格戰可能也最終會打起來。不解決核心的產品壁壘問題,“專利戰、價格戰”在海外市場可能一樣會重演。
到那時候,海外市場還能不能拉得動毛利率?這個問題恐怕需要持續觀察。
增長的道路雖然曲折,但好在前途并不是一片黑暗。
總體看,市場需求的潛力仍然在。
國慶那波股市大漲,帶動了市場消費信心的復蘇,接下來市場進入慢牛周期,更多的消費潛力也會逐漸釋放出來。
科沃斯作為行業龍頭,只要穩住基本盤,那么就可能在市場復蘇階段,吃到更多的紅利。到那時候,市場對科沃斯的估值會不會迎來改觀,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