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市值榜
作者:何玥陽,編輯:趙元
科沃斯,因為是掃地機器人里的老大,又因為2021年股價飆漲,市值最高達到1400億,直追美的、海爾這些家電巨頭,于是有了“掃地茅”的稱呼。
盡管連茅臺本茅的含金量都在下降,科沃斯還是被質疑是否配得上“掃地茅”的稱號。
科沃斯交出的三季報,更是把“茅”字按在地上摩擦。
今年前三季度,科沃斯的營業收入102.26億元,同比下降2.9%;凈利潤為6.15億元,同比增長1.88%;扣非凈利潤為5.31億元,同比增長1.69%。
乍一看,三個指標都只是小幅波動,沒多大問題。
但如果看三季報,科沃斯就該被“褫奪封號”了。
第三季度,科沃斯的凈利潤只有603.9萬元,同比降了接近70%,近5年來,只有2019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比這個數字差,但當時的季度收入才10億,而今年三季度收入是32.5億元,同比下降4.06%。
這么大的公司,一個季度凈利潤600萬元,這么說吧,科沃斯賬上貨幣資金有30多個億,按30億算,啥都別干,按照2%的銀行利率,一個季度利息收入都能有1500萬元。
而這600多萬凈利潤里還有接近3000萬的政府補助,如果剔除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利潤表就更難看了,扣非凈利潤虧損2656.22萬,同比下滑264.9%。
從2023年的增收不增利,到現在收入利潤都保不住,科沃斯怎么了?
一、國內業務拉后腿,降價帶不動銷售?
科沃斯早年間主要是給人代工,后來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品牌,產品類型也從掃地機器人擴大到洗地機、割草機器人、擦窗戶機器人等,代工業務越來越邊緣化。
現在的科沃斯有三大條線:以科沃斯品牌為核心的服務機器人、以添可品牌為核心的智能生活電器和代工類業務。
在國內,科沃斯是掃地機器人領域里的老大,但現在老大的位置坐得越來越不穩當了。
和競爭對手相比, 2023年,科沃斯的收入比石頭科技高80%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差距縮到了46%。 和行業相比,今年上半年,不管是掃地機還是洗地機,國內的零售額和零售量都在提升,而科沃斯整體收入下降了2.35%,明顯掉隊了。
今年上半年,科沃斯品牌掃地機器人(含一點品牌)在中國市場線上零售額份額為30.7%, 線下零售額份額為 66.5%,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6個百分點和13.5個百分點。
如果說,失去的市場份額是被不知名小品牌吃掉了,科沃斯倒也不必擔心,畢竟體量在,不幸的是,市場集中度幾乎沒有下滑,前四名占的市場份額為84.4%,去年上半年是86%。
這意味著,吃掉科沃斯市場的是實力強勁的對手。
添可的市場占有率相對穩定,2024 年上半年,添可品牌洗地機(含悠尼品牌)在國內市場線上零售額份額為 41.4%,線下零售額份額為 61.0%。其中,線上市場份額下降了0.4個百分點,線下市場提升了0.1%。
從地區上來看,國外的增速也要好于國內。上半年,科沃斯品牌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3%,添可品牌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31.7%,而整體收入下降了2.35%,由此可知,科沃斯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一定拉了后腿。
貨賣不動,常見的應對策略有兩招:推新品和促銷老產品。只不過在三季報上,這兩個策略都是針對海外業務的。
這兩個策略本應該帶來的是收入增長、動銷加快(周轉加快)、現金流入增加。但科沃斯的三季報一個也不符合。
實際情況是,科沃斯第三季度收入下降4.06%、存貨周轉天數從2021年和2022年的120多天增加到159天、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減少了17.58%。
當然,也有其他可能。 比如還沒收到錢,所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數據不好看,再比如先款后貨,還沒形成收入。
第一種情況,沒收到錢應該形成應收賬款,可是科沃斯三季度末的應收賬款比6月底還少了1億多元;第二種情形,下游分銷商預計能出貨更多,所以先款后貨,但是科沃斯預收的合同負債和6月底只增加了2800萬,和2023年同期比還降了三分之一。
這樣看來,科沃斯的推新品和促銷戰略效果并不好。但由于科沃斯稱,新品的交付主要在第四季度。所以,只能說,科沃斯的促銷戰略效果不佳。
搜狐財經報道稱,科沃斯方面表示:“老款產品一般會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進行處理”,所以也可以理解為,降價并沒有換來可觀的增長。
而為了促銷,也為了宣傳新品,科沃斯實實在在付出了高額的推廣成本,第三季度銷售費用達到11.7億元,銷售費用率高達36%。
再加上降價之后,存貨跌價帶來了高額的資產減值損失,所以科沃斯的三季度凈利潤慘不忍睹。
科沃斯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收入下滑,又為了四季度的新品前置了很多推廣開支,所以四季度承載著科沃斯的希望,如果四季度表現再次拉胯,科沃斯的處境將會十分尷尬。
二、科沃斯為什么不行了?
其實,即使第四季度不拉胯,也不代表科沃斯的警報解除了。
我們此前在《科沃斯的警報解除了嗎?》一文中提到過,掃地機器人、洗地機等具有明天產品的屬性。
明天產品指的是使用者一旦使用了就再也回不去了,離不開了。更明確的表述是,產品針對的需求廣泛存在,并且產品性能跨過了“好用”的臨界點。
同時,這也意味著在當前階段,不管是掃地機器人、洗地機還是炒菜機、擦窗機器人,都屬于不夠剛需的產品。
在消費升級的狀態下,人們的心態是更開放的,對產品優點的接受度要大于對缺點的容忍度,所以“買來試試”心理可以帶來很多交易。
相反的情況下,人們對于非剛需類產品的態度,會相對苛刻,花一樣的錢,但要求的功能或者體驗會更高。
而如果此時,兩三千買到的掃地機器人或者洗地機,出現故障,消費者會避雷品牌,換別的品牌如果再出現故障可能會直接避雷這個品類,這會導致消費者在產品有大的性能提升之前,都不會考慮入手了。
所以,盡管滲透率提升的邏輯還存在、行業整體規模還在提升,但滲透的速度并沒有那么快,總是會遇到瓶頸、曲折向前。
在好用的定義變得更加嚴苛的當前,掃地機器人品牌應該要給出更高的性能,給消費者買的理由。
現實是,掃地機器人此類產品在在避障和防止纏繞方面有進步,但對于識別判斷是否應該清掃垃圾上,還有很多不智能的地方。
現在的產品能解決的問題還不夠大,距離完全解放人的雙手,更是還有很長的距離。
但是,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很多時間。 可能研發的一大步,只是體驗的一小步。這就導致你花5億在研發上和花3億在研發上,對銷售端的驅動可能沒什么區別,體驗上就是同質化嚴重。
用科沃斯現在的掌門人錢程的話來說,就是“為什么感覺產業增長不如上個10年那么快?各家的產品看起來也都差不多?就是因為創新不夠。”
這一點,從行業常發生專利訴訟也可以看出。
知易行難。
當高研發投入只能換來漸進式創新,而漸進式創新又不足以讓消費者買單時,發力研發的性價比就很低,這個賽道的企業也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以高營銷驅動市場的道路。
這個賽道的銷售費用率要遠高于做智能家電的美的、海爾。在賽道里,科沃斯30%左右的銷售費用率,又明顯高于同行的石頭科技。
而在研發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上,科沃斯又低于石頭科技。
且不說科沃斯的老大地位越來越不穩,就算科沃斯遙遙領先,這個行業仍然隨時可能出現顛覆性的產品,頃刻間掀翻現在的桌子。
三、出海,換個戰場打架
走出去找增長,已經成為很多行業的共識,在國內卷價格,而科沃斯又缺失中低端價格段產品的背景之下,科沃斯對海外市場格外重視。
2023年,科沃斯境外營收65.21億元,同比增長25.76%,國外市場的毛利率也比國內高8個百分點。2024年,科沃斯同樣是海外表現好于國內。
出海,可能是二代掌門人錢程接班之后做得最正確的決策,除了全球化,科沃斯的經營策略還包括多品類和高科技。
出海時間早和出海品類多,是科沃斯的兩大優勢,比如針對海外消費市場的割草機,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和銷量分別增長了185.9%和252.1%。
出海時間早,的確占據了先發優勢,但和在國內面臨的問題一樣,這些先發優勢都不是不可撼動的。
在掃地機器人這種品類上,時間先機算不上護城河。手機廠商多賣一臺手機,后續可能增加很多很多的軟件收入,面向大眾的APP廠商多一個用戶,可能能夠掐斷后來者進入的機會,掃地機器人品類,銷售商品就是最最主要的變現方式,衍生的經濟效益比較低。
掃地機器人廠商現在出海所做的,更多的是占位,在國內需要解決的“好用”問題,需要提升的體驗,在海外同樣需要面臨。
而科沃斯想持續依靠海外業務帶動整體業績,可能也沒那么容易,比如,海外也有動銷慢、賣得不好的產品,也需要促銷以加速去化。
雖然海外市場更大,但科沃斯仍然要和國內的對手比如石頭、小米、追覓、云鯨打架,只不過換了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