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叔
首先問個問題:一顆帶著體溫的鵪鶉蛋從落地到變成貨架上的零食,要多長時間?不久前,央視網《超級工廠》欄目組深入鹽津鋪子鵪鶉養殖基地及生產工廠,在探廠直播中給出了答案,最快是八小時。
八小時生產背后,倪叔看見的是一個高度智能化的現代工廠,同時也看到見穿越周期后依然屹立潮頭的中國零食企業對自己的嚴苛與擔當。以鹽津鋪子為代表的這一批中國零食企業,為什么依然活躍在市場上還高歌猛進?這背后是思維的不同,長期主義贏了短期投機。思維的不同帶來了產業的升級,于是有了鹽津鋪子的“超級工廠”。
回頭溯源,我們可以看見,鹽津鋪子其實有著很強的供應鏈基因,一開始就是從工廠做起,甚至還給友商做過代工。創業19年,做一個品類就深耕一個產業背后,其實是初始價值的一貫堅守。放眼今朝,中國零食企業紛紛布局供應鏈,而鹽津鋪子卻是直接從供應鏈中走來。
長久以來,倪叔一直堅信,能夠踩中時代風口的企業,一定是早早就已經落子——無論有意還是無意,鹽津鋪子正是那個早早落子的企業。
這背后,能夠展開的故事很多,今天倪叔擇其中一二與大家說說。
1
回到原點思考零食的意義:消費者需要怎樣的零食?
展開鹽津鋪子的故事之前,再問兩個問題:消費者為什么要吃零食?消費者又需要怎樣的零食?這兩個問題答起來簡單,消費者或是因為無聊或是要享受美食所以才吃零食,需要的自然是美味的零食。前一個問題的答案多少年都沒變,但后一個問題的答案如今卻變了,在美味之外多了一個詞,叫“健康”,消費者需要健康的零食。
美味、健康的同時,價格還在實惠。
今天的消費者,在吃這件事情上要求很多,既要又要還要,誰能全方位滿足消費者的既要又要還要,誰就能夠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這就倒逼零食企業必須擁有全產業鏈的能力,才能全方位滿足消費者。
于是,我們的話題就又進入了鹽津鋪子的優勢上去了,供應鏈正是鹽津鋪子最值得一提的話題,這是刻在鹽津鋪子基因里的價值感,這份價值感來自于創始人的堅持。鹽津鋪子的創始人張學武說:“零食行業要全產業鏈掌控,要做薯片就去種土豆,要做鵪鶉蛋零食就去養鵪鶉。”為了生產一顆安全的蛋,鹽津鋪子就真的養起了鵪鶉。
央視網《超級工廠》欄目組探廠直播中,鹽津鋪子更具體的解釋了為什么要自己養鵪鶉,究其原因是市場上的鵪鶉養殖目前標準不統一,這就導致了衛生水平、養殖規范乃至飼料都有所不同,這些各種不同最終帶來了“蛋”的品質不同。——有些逐利的養殖場甚至會用抗生素和激素,避免鵪鶉染病和促生長。
鹽津鋪子深知:全產業鏈掌控才能做出好零食。
這是鹽津鋪子的長期主義。
所以:鹽津鋪子投資上億元,辦了一個全國規模第一的鵪鶉蛋養殖基地,用嚴苛標準生產自己想要的蛋。今年初,Intertek還為鹽津鋪子旗下「蛋皇」的鵪鶉蛋頒發了Intertek首張“可生食蛋”認證證書。在這里生產出來的「蛋皇」也獲得了鵪鶉蛋零食行業首個“可生食+無抗”雙認證。
在兼顧自身發展的同時,鹽津鋪子希望整個產業都能夠實現可持續良性發展,于是倪叔看到:今年7月,鹽津鋪子等公司牽頭,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主導編制,聯合鹽津鋪子、蛋皇、Intertek天祥集團等共同起草的《可生食鵪鶉蛋 蛋用鵪鶉養殖規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進化,只有產業水平整體實現提升,身在其中的企業自身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v觀各行各業,越來越多頭部企業開始明白這個道理,把產業的發展內化成為自己的責任。鹽津鋪子正是中國零食產業中的一個典型。正是因為這一清醒的認知,鹽津鋪子過去幾年才能迅猛發展,成為中國零食的代表性企業。
2
中國特色的零食產業,地大物博,需求多元
上一節,回答“消費者需要怎樣的零食”時,倪叔總結了3個詞:一個是美味,一個是健康,一個是實惠。其中,美味是個很難定義的詞。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孕育了非常多元的飲食口味,不同地域的消費者對零食的偏好也各有不同,這與國外消費者的喜好正好相反。
中信證券之前出過一份研究報告,其中指出:國外零食品類格局穩、增速緩,長期以來都是糖巧、餅干、米類膨化和薯片占據主流,其中薯片品類巨頭的市占率更是高過50%以上。中國這邊的情況正好相反,特點是品類眾多,辣味零食、鹵味零食、甜味零食、咸味零食等各有各的受眾,為消費者提供豐富選擇的同時,市場競爭也相對分散。
中國零食品類不僅豐富,而且每一個品類都有機會做出極大的份額,最典型的就是衛龍,在辣條這個細分市場做出近50億的年銷售額。鹽津鋪子的「蛋皇」也是一個典型,其2023年財報顯示,蛋類零食收入3.1億,同比增長594.52%,營收占比也從1.59%到7.75%。
所以,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口味需求,是中國零食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怎么解決?最終還是需要依靠供應鏈。自有工廠除了帶來更健康安全的零食,同時還有更嚴格的品控,更能滿足消費者的口味。
基于此,鹽津鋪子形成了自己的全產業鏈策略,上至源頭工廠、下至貨架上的零食,構建出一條完整的研發-生產-銷售鏈路。鹽津鋪子以強供應鏈為基礎完成七大品類的布局,包含:辣鹵零食、薯類零食、海味零食、休閑烘焙、蛋類零食、蒟蒻果凍布丁、果干堅果等。
為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口味需求,為了保證源頭原料的供應,2021年鹽津鋪子甚至控股了魔芋原料頭部供應商。通過對供應鏈的不斷投入,鹽津鋪子為自己樹立堅實的壁壘。這種壁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其中無數細節需要打磨,無數環節需要貫通,后來者很難追。
3
碎片化渠道蜂起,得供應鏈者得未來
從時代角度去看,當下中國零食市場有兩個重要特征,一個是上文講述得多元用戶需求,另一個是蜂起的碎片化渠道,新興電商、近場電商以及量販式零食渠道紛紛涌出并迅速做大,這一現象背后是不斷擴大的中國零食市場。艾瑞咨詢《2024休閑食品白皮書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零食市場規模達到驚人的11654億元。
高速增長的規模化市場帶來了各種渠道的爆發,同時也帶來了行業的內卷,所有企業都在找突破口,鹽津鋪子自然也不例外。
從策略上看,是兩個方面進擊,其一是渠道變革,從最早的與大型連鎖商超緊密合作加碼為向全渠道轉型,快速擁抱探索零食專營連鎖、直播帶貨等新零售渠道,其中也包括山姆、盒馬這種高勢能渠道。另外,也會戰略入股核心渠道,比如入股零食很忙。——2022年,零食很忙成為鹽津鋪子的第一大客戶。
從市場層面看,量販式零食渠道最缺的就是好產品,而這正是鹽津鋪子的優勢所在,零食生產企業與渠道品牌合作,是可以實現雙贏的。雙方雖然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競合其實要大于競爭。
其二還是供應鏈。鹽津鋪子井噴式爆發其實就是最近幾年的事。鹽津鋪子走得是先做供應鏈和渠道建設再做品牌的路子,而后十幾年的積累在幾年內快速爆發。這種爆發背后是品牌價值與時代需求的高度匹配,當下這個時代,零食市場最需要的就是優質產品和供應鏈,鹽津鋪子恰好走進了時代的風口里,這便是倪叔在本文開頭所說的“早早落子”。
站在中國零食產業去看,當前這個市場是得供應鏈者得天下,但鹽津鋪子本身就是供應鏈,這一現狀遇上快速增長的萬億市場規模,于是就出現了短短幾年內的快速爆發,鹽津鋪子一躍而成為中國零食的代表,晉身行業第一梯隊,成為被同業學習的對象。
回頭去看,鹽津鋪子幾乎是水到渠成般收獲了巨大的時代紅利。在新渠道式微時先知先覺,打破原有渠道結構全面擁抱零食量販、抖音等渠道。在友商們積極深耕產品與供應鏈時,它早已完成7大品類的布局,以及背后對應供應鏈的深耕與建設。
在可以看見的未來,鹽津鋪子的這一優勢還將繼續下去,帶動品牌實現可觀的增長。這是長期主義的又一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