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對論
作者 | 陳泊丞
日前,長城汽車CTO(首席技術官)吳會肖女士應邀出席2024高通驍龍峰會,向全球頂尖企業和媒體展示了長城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的最新進展。作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領軍者,長城汽車以卓越的技術實力堅定出海戰略,加快出海步伐,持續擴大中國汽車制造的品牌影響力。
長城汽車CTO吳會肖女士現場演講
此次亮相全球頂尖科技舞臺,是長城汽車“技術出海”戰略的初步成功,也是中國車企積極以全球技術創新浪潮為導向,踐行建設制造強國和技術強國的一次重要見證。
試問匠心何以鑄?非一日之功
2011年,全球范圍內掀起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浪潮,中國政府也開始支持相關研究,并鼓勵本土企業進行技術研發。但是,真正進入該領域的廠商并不多,其中又以長城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制造商表現最為積極,開始布局智能駕駛技術,成為中國市場最早的一批探索者。
在2011年-2020年期間,長城汽車不斷投入研發,推出第一代智能駕駛系統,具備基礎輔助駕駛功能,包括行車輔助、泊車輔助、主動安全等等。歷經近十年的發展與沉淀,長城汽車在智能化領域逐漸成長,相關技術產品趨于成熟。
2021年,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并且吸引了大量投資,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也開始涌現出大量的場景需求?;谇捌诘奶剿髋c布局,長城汽車推出以高速NOH等產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智能駕駛系統?;诟呔貓D,長城汽車實現了高速及部分城區的高階輔助駕駛,其中高速NOH功能廣泛應用于旗下各品牌車型,逐步走向市場。
到了2024年,中國智能駕駛技術的整體升級使得高階自動駕駛有望迎來拐點。在這個關鍵節點商,長城汽車也正式推出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Coffee Pilot Ultra,不依賴高精地圖,即可實現全場景高階輔助駕駛。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將會囊括更多產品序列,功能表現各有不同,通過Ultra/Max/Plus等版本進行區分,但都做到了100%去高精地圖。
長城汽車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智能、安全、可靠的產品
回顧長城汽車的技術創新之路,時至今日,其在智能化業務方面布局早、覆蓋全、能力強,涵蓋了智慧空間、智能出行、EE架構、云平臺、AI等全領域。其中,全域智能化解決方案——咖啡智能(Coffee AI),以AI為驅動,以電子架構構建智能底座,以智能出行實現安全出行,以智慧空間提供百變場景服務,打造出了端云一體、萬物互聯、智能成長的出行體驗。
今日之成就,絕非一日之功。得益于其在全球智能化領域的深入布局和持續研發投入,長城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顯著成就。目前,公司全球擁有超15000名工程師,其中近5000人專注智能領域前沿研發,為技術創新提供堅實人才基礎。2023年,長城在智能化研發上投入26.8億元,占研發中心總資金的48%,為智能化未來發展提供堅實資金保障。
長城汽車全球化研發與技術創新齊頭并進
敢持寶劍試鋒芒?當上華山巔
在智能化方面,長城汽車是目前最敢下場“真刀真槍”拼實力的廠商之一。今年以來,由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親自帶隊,多次在保定、重慶、成都等城市進行NOA直播活動,充分展示了長城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創新成果和技術實力。
魏牌全新藍山作為長城汽車智能駕駛技術的代表作之一,自上市以來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多次實現周銷量大幅增長,成為長城智駕的有力證明。在前不久的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魏牌全新藍山憑借其卓越的智能網聯功能更是獲得央視長鏡頭報道,進一步彰顯其領先的技術實力。
魏牌全新藍山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此外,長城智能座艙系統性能流暢度也穩坐行業第一梯隊。其中,長城智能座艙榮獲行業首個基于多屏交互的卓越級“智能座艙流暢性能認證證書”,具備開機速度快、刷新幀率高、應用啟動快、語音交互快、操作更靈敏等五大性能優勢,更是獲得安兔兔 7 /8 /9月/10月車機性能跑分排行榜第一名、魯大師 Q3車機流暢榜榜單第一名,備受矚目。
2024年Q3季度新能源車車機流暢榜
據悉,長城智能座艙基于Coffee GPT大模型強大的AI能力,結合視覺和多傳感器數據,可以提供豐富多維的AI交互體驗,甚至還能根據用戶習慣快速完成自學習、自進化,系統化管理座艙內的各類軟硬件,成為真正智能的空間AI伙伴,為出行提供更自然、更直觀、更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長城汽車的Coffee OS 3第三代智慧空間系統
從智能駕駛到智能座艙,長城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布局和成績有目共睹,不僅起步走在市場前列,成果也是在引領行業標準。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著汽車制造業的發展,也帶來諸多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既需要積極擁抱新潮流,更要以堅定的信念和扎實的創新攻關新技術,讓技術創新“擲地有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依仗。只有如此,中國的汽車制造產業才能有機會站在全球頂尖的舞臺,完成建設技術強國和制造強國的偉大目標。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AI產業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