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海外“一呼百應”的LABUBU與“老媽”泡泡瑪特一同步入了潮玩時代的全新階段。
先是LABUBU獲授“神奇泰國體驗官”,首個LABUBU主題店也落地曼谷。隨后泡泡瑪特也在發布三季度財報后迎來股價新高(10月24日收盤價75.85元/股,2021年3月以來的新高)。
圖源來自泡泡瑪特官網
只是“好景不長”。距離創新高僅一周,泡泡瑪特創始人、大股東以及董事紛紛對其持有的泡泡瑪特的股份進行了減持。
公告顯示,10月24日,GWF Holding以每股71.98港元的價格減持泡泡瑪特1085萬股,合計涉資約7.81億港元;王寧完成2170萬股的減持,涉及資金約15.62億港元;泡泡瑪特董事司德以每股71.53港元的價格,減持泡泡瑪特210萬股。
那么,這一系列“謎之操作”背后,到底是“煙霧彈”還是“警報燈”呢?
“掌門人”下車,“塑料茅臺”的“泡沫”要破了?
或許,市場的心情仍然停留在10月22日發布的超預期季報上。
10月22日,泡泡瑪特發布三季度財報,三季度公司整體收入同比增長超120%,其中港澳臺及海外業務營收激增超440%。
上半年,泡泡瑪特實現營收45.6億元,同比增62.0%,經調整后凈利10.2億元,同比增90.1%。其中,海外市場開拓及本地化運營推動其實現營收13.5億元,同比增長259.6%,收入占比接近30%。
前三個季度的業績表現,正如市場給出的統一評價“大超預期,令人驚喜”。那么,適逢高管接連大手筆減持,這是不是意味著的泡泡瑪特的高增長已經行至頂點?
首先,目前國內乃至全球潮玩行業仍處于高速增長周期?!吨袊蓖媾c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產業規模上,2023年中國潮玩產業的市場總價值已達到約600億元。
增速方面,中國潮玩產業的市場規模已從2015年的6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345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3%。預計2026年中國潮玩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01億元。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市場需求旺盛,潮玩行業的長期前景是明朗的。
其次,泡泡瑪特旗下產品的熱度一直處于長盛不衰的狀態。盡管,會員復購率處于持續下降的狀態,已經從2019年的58%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3.9%,但截至今年上半年,過去僅6個月的時間,泡泡瑪特在國內就新增了注冊會員457.3萬人,而2024年上半年會員貢獻銷售額占比92.8%。
快速增長的會員人數以及會員群體十分可觀的“戰力”。就好比,有的人“以一敵多”,有的人采用“人海戰術”,基數越大迸發出的能量終歸會更強的。
再者,海外市場方面,今年7月泰國第六店開業首日營業額就已經突破千萬,相比過去為人所稱頌的上海首店首月破千萬的營業額。顯然,現在的泡泡瑪特已經跨入新的階段。
而且,海外新店店效持續向上爬坡。截至今年三季度泡泡瑪特海外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10+,基于較好的店鋪選址和裝修,比如倫敦牛津街店、巴黎盧浮宮店、東京澀谷店、韓國明洞店、意大利米蘭店、荷蘭阿姆斯特丹店,目前均取得了不錯的營業效果。
因此,已經在海外造勢成功的泡泡瑪特,目前并沒有后續乏力的跡象。至于紛紛減持的高管們,為何選擇此時減持,或許有其他的考量。
高溢價背后的不確定性,才是最薄弱之處
減持前,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曾表示,集團將沖刺全年百億營收的目標。截至目前,基于上半年45億的營收成果以及三季度的大超預期,實現全年百億并不難。
然而,實現營收目標的另一面,是產品在市場以及消費者心中的價值呈現。畢竟,泡泡瑪特走的是與一般潮玩品牌不同的路。對比名創優品,泡泡瑪特明顯在IP開發和運營上更占優勢,而名創優品則強在供應鏈和銷售能力上。
正因為如此,泡泡瑪特需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有IP的潛力挖掘上,這里可以引申到財報中提及的一句話“潮流玩具偶爾以限量版出售時,具有一定收藏價值”。
目前市場上大熱的LABUBU,其隱藏款的二手售價大多會翻數倍。而此前在阿里拍賣的兩款Dimmo大娃手辦,起拍價1099元,最終成交價高達14萬和16萬,全球僅此一份的聯名木質Molly最終拍賣價更是高達33.35萬,堪稱“塑料茅臺”。
這是手辦們價值驚人的一面。高溢價的背后源于一種價值認同。就好比酒中茅臺,定價只要收到大部分人的認可,那么它的價值就會穩定在這個區間,也類似于“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盡管,手辦們因為收藏價值而具備理財屬性,但由于手辦產品更多的只是展示價值,屬于一種新興文化,是一種潮流形式,有較強的時效性,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泡泡瑪特,都需要不斷的去“押寶”。
而且,其適應場景、人群和帶來的影響,也并不像國內的酒文化一樣,經過歷史長河的熏陶,影響力已經根深蒂固。
更不受控的是,最初的限量款有可能突然開始量產,或者過氣。甚至于官方自己主動下場,出新款復刻老款。因此,高溢價的背后往往存在較大的波動和不確定性。這也是問題所在,由于其真實價值與市場價值相背離,雖然高溢價源于價值認同,但也有可能困于價值認同。
當市場逐漸回歸理性,消費者的選擇傾向重新受理智主導,那么沖動消費將不復存在,收藏價值也將隨著市場情緒逐漸冷靜而縮水,收藏價值所創造的產品吸引力也會隨之降低,從而形成連鎖反應。
而且因為手辦類產品的制作門檻并不高,市面上真假難辨的高仿產品比比皆是,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侵害,也是對品牌長期穩健發展的挑戰。因此,泡泡瑪特需要盡可能的讓IP及產品價值向外延展。
中國版“迪士尼”,泡泡瑪特的“終點”?
如何將IP價值“更大化”,如何擺脫手辦潮玩市場的不穩定型,泡泡瑪特給出了新的解題思路——向迪士尼“靠攏”。
上海迪士尼樂園,圖源來自官網
起初,雙方一個靠玩法運營IP,一個靠動畫故事運營IP。直到2023年,POP LAND正式開業,泡泡瑪特的各類IP從手辦開始,有了專屬動畫,性質大為變化。
從過去試圖用主題樂園來破圈到現在,破圈不再是第一要義。過去泡泡瑪特缺少強大的IP,但現在,泡泡瑪特需要的是借勢主題樂園實現IP價值的“更大化”。
最直觀的變化是,IP運營的重點不再僅僅聚焦于玩法,IP影響力的傳播也不再依賴于傳統市場營銷,或者通過限量、限定的方式來烘托,動畫等影視作品的制作增加了新的影響力傳播途徑。
而且,泡泡瑪特城市樂園總經理胡健也曾對外表示,泡泡瑪特建設城市樂園主要是想打造“品牌朝圣地”,類似于日本的白色戀人巧克力工廠、吉卜力工作室的三鷹之森美術館等。而“品牌朝圣地”不僅是線下消費場景的進階版,更是眾多品牌認知真正構建和落地的必要一環。
這一舉措絕非單一數據上的拓寬,而是走向更深的用戶價值和獨特氛圍營造,構建起那片真正屬于品牌自己的陣地。
盡管,也有消費者表示,入園前已經花費150元購買門票,但入園后還有更多的150元在等著自己。相比最初的期待心情,消費屬性強于帶來的新奇體驗。
但至少思路打開了,泡泡瑪特主題樂園更為貼合年輕人當下對于時尚、科技和文化等多維度情緒價值的追求,是一種能夠激發人們興趣、創造互動和傳遞文化的載體。
而且,現在的泡泡瑪特,與過去談論“中國版迪士尼”時,已經大為不同。成功走出國門,在東南亞市場一炮而紅,在歐美市場闖出一片天的泡泡瑪特,已經開始和迪士尼一樣,擁有更為純正的全球血統。
或許,中國版“迪士尼”也不是泡泡瑪特的“終點”,跑通IP運營的全價值鏈才是,將IP與情緒價值直接鏈接,通過更豐富的形式。畢竟,當人們的物質需求變得充足,消費滿足感的源頭就不再是實用性,而是如何實現精神富足。
最終,泡泡瑪特會走向何方,能否創立屬于自己的IP帝國,我們靜待時間的揭曉。
作者:琴聲奏響時
來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