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CA牌照、自研合同AI大模型,還是出海,能夠清晰看見的是,在每一個浪潮中,e簽寶始終在保持進化,這種進化在對行業的冷靜思考,在產品迭代,在服務體系的優化,也更在戰略方向的時刻衍進。
作者|斗斗
編輯|皮爺
出品|產業家
“讓全球四分之一的人用e簽寶簽合同。”這是在10年前e簽寶創始人兼CEO金宏洲在內部立下的flag。
如今,這句話正在加速照進現實。
在剛剛過去的e簽寶用戶生態峰會上,更進化的e簽寶再次站到臺前,關于它幾個正在被給出的標簽是——中國最大第三方商業信任服務平臺、實現智能合同管理服務的普惠、建設中國主導的全球電子簽名體系。
一個疑問是:e簽寶,憑什么?
回顧整場會議,這個答案可能是:手握CA牌照,進一步奔向一體化;行業第一個合同大模型,讓產品從能用到好用;以及是唯一在亞太地區擁有多個數據中心的廠商。
會議中,這些答案的線索被逐一展開,呈現在所有觀眾面前。而和這些答案被一起給出的,還有這個國內電子簽賽道排名頭部玩家的未來十年新錨點。
一、手握CA牌照,
奔向第三方商業信任服務平臺
最近,電子簽行業因為一項新規,發生了一些變化。同樣發生變化的,還有e簽寶。
“電子認證服務機構不得就證書申請的受理和查驗,證書的簽發和交付向外部機構或個人進行委托。”9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簡而言之,以后CA機構不能將證書申請和查驗等關鍵業務外包給第三方。
通俗理解是,對于固有的傳統CA機構而言,需要其完成整個認證過程,從而對認證結果負全部責任。這樣的規定也就意味著CA機構的角色需要單純的三方認證機構轉變為“認證+服務”一體的模式,提供社會信任服務。
這項規定不難理解。即在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發展中,電子簽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但其對應也更在滋生一些問題,比如對部分電子簽企業而言,盡管其拿到了對應CA證書,但其產品、服務等體系不夠科學和完善,由此導致一系列違規違法的行為出現。
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在此之前,傳統CA機構更多關注的是電子認證中的證書發放,以及認定證書發放者的身份,而對證書發放之后的后續問題關注較少,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換言之,在具體服務、產品以及相關經驗上處于欠缺狀態,其轉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對于之前的執行角色,也就是電子簽名服務商來說,其也在面臨更為直接的問題。即在新規之下,電子簽廠商必須擁有或者“綁定”對應的CA資質,才能繼續為企業提供服務。
目前行業公認的兩種方式是,要么電子簽服務商成為CA機構,直接參與到身份證認證、發放數字證書的整個過程中;要么只能提供技術支持,如軟件服務,但相較于前者,后者的服務限制較強,并且對應的產業價值也較低。
也就是說,擁有CA牌照的電子簽名服務商,發展前景或將更加明朗。
就目前而言,電子簽名服務商獲得CA牌照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主申請,也就是自己拿下CA牌照,和自身固有的產品、服務體系糅合到一起,為企業提供一體化服務;二是通過資產并購的方式,通過“CA+服務商”的組團的方式繼續提供服務。
然而據了解,并購的路徑存在一些局限性。“產品融合、組織融合都需要較長的時間。資產并購的方式是可行的,但嚴格上來看,仍存在一定‘瑕疵’。”金宏洲說道。“我們覺得,電子簽服務商自主申請CA牌照是最佳模式。”
這句話不難理解。相較于一體化服務模式,基于并購或綁定的模式盡管可以解決合規的問題,但對于產品體系以及服務體系而言,其需要不同團隊以及流程的磨合和配合,中間對企業而言則意味著不夠良性的體驗。
產業家了解到,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里,在經歷了一系列嚴格的審核與認證流程后,e簽寶已經進行了資質升級,于近日獲得了工信部頒發的CA牌照。
可以理解為,在CA牌照的加持下,e簽寶可以直接提供電子簽名的認證服務,包括簽名的有效性驗證和證書的簽發。即相較于之前,e簽寶如今可以提供更大范圍的電子簽名服務,從用戶身份驗證、證書發放到簽名驗證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服務鏈條。
“雖然自主申請CA牌照周期較長,前期的投入大,然而一旦做成,就可以實現真正的一體化。”金宏洲告訴產業家。
誠然如此,能清晰可見的是,手握CA牌照后,e簽寶產品體系更呈現一體化的屬性,即參與的主體從過去的“CA機構—e簽寶—企業”變為了“e簽寶—企業”。業務范圍從原來的電子簽名,到現在的電子認證、數字證書,對企業而言,其整個服務體驗也會變得更好。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手握CA牌照后,e簽寶也能為企業客戶的業務賦能、做信任背書。如果過去的e簽寶是一家電子簽約服務商,那么其有了CA資質加持后,則逐漸奔向了一家第三方商業信任服務平臺,且隨著其發展,這個平臺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金宏洲表示,“我們希望基于這樣的簽署網絡,借著CA牌照這樣一個賦能,在未來打造一張覆蓋全球的簽署網絡。”
二、AI重塑簽管一體化SaaS,
讓產品更普惠
e簽寶想要打造一張覆蓋全球的簽署網絡,其產品、服務需要覆蓋更多企業、職能、場景。說白了,受眾要廣、門檻要底。
這并不簡單。
最高法的統計數據顯示,與合同相關的民事訴訟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此外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涉及合同違約相關的民事一審案件約1500萬件,其中75%構成了刑事違約。
這些數據表明合同違約是一個普遍且嚴重的問題。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幫助預防違約的發生,減少違約帶來的風險和損失,然而簽合同只是合同管理的一部分。
“我們很多的員工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合同簽訂前的磋商、合同簽訂后的管理上。”李聰發現其服務客戶的過程中,大部分的企業還在用比較傳統的方式去管理合同,即使企業的數字化已經非常先進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e簽寶早在2019年就開始布局AI戰略。2023年,AI大模型技術浪潮奔涌而來,e簽寶打造了AI PaaS平臺,接入了多個國內領先大模型,結合各個模型的優勢和特點,通過對模型的微調,構建不同的AI合同應用。開始嘗試基于其多模態、自主學習等能力,賦能企業處理一些合同任務。
然而,這條路并不好走。“我們發現沒有經過領域數據訓練的大模型,即使我們加入再多的提示詞工程,再多的Agent,也沒有辦法達到理想中的成果。”李聰說道。
此外還有安全問題。“即使這些合同數據在e簽寶上也進行了加密,企業仍有數據安全的顧慮。”
2023年底,e簽寶決定訓練自己的大模型。
e簽寶基于多年的合同數據積累,通過人工標注,構建了一套合同領域的訓練數據,作為大模型訓練的原料。并定義了一套嚴格的模型評測基準,量化大模型在合同任務處理上的效果。
據了解,目前,e簽寶正在基于自研大模型逐步重寫簽管一體化SaaS。“我們計劃在合同的每一個任務處理節點都加入AI能力,去完全改變過去企業的合同簽訂和管理方式。”李聰表示,重塑的重點在簡化合同簽署、識別合同風險和統一合同管理上。
例如在合同審查環節,客戶不需要任何的法律知識,也不需要任何復雜的系統,只需要上傳一份文件,AI便會快速閱讀合同,并識別出合同的主要內容,比如合同類型、合同條款、合同的重要字段,且根據它識別出來的信息自動生成一個審查清單或者審查規則。
用戶點擊審查之后,也可以自定義調整合同的審查清單,點擊審核,AI會告訴用戶這些合同可能存在哪些風險,用戶可以根據AI的審查建議,修改合同的條款。
簽寶系統預置75種合同類型,1500多個審查點,可以滿足大部分企業需求。但如果企業有自己的業務特性或者審查規則,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完全重新定義一個審查點。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現在AI的賦能下,合同也正在變成有價值的數據資產。
e簽寶的客戶也帶來了諸多正向反饋。“部屬e簽寶后,整體物業催繳成本降低了85%,效能提升預計在300%。”中交物業服務集團數智科創中心總經理鄭凱說道。
總體而言,基于e簽寶自研大模型重塑簽管一體化SaaS,使用門檻下降的同時,產品體驗度反而在上升。
也可以說,基于AI能力的加持,e簽寶的產品正在愈發“好用”,在強化產品普惠化屬性的前提下,推動其真正實現第三方商業信任服務平臺的轉型,構建實現最大的全球簽署網絡的引擎。
三、主動出海,
走向電子簽更好的十年
如果說手握CA牌照是實現開篇那句flag的基石,大模型重塑簽管一體化SaaS是實現flag的引擎,那么出海就是方向。
不同于過去,出于產業安全與韌性發展考量,中國企業的出海正從被動轉向更為主動。紛享銷客創始人兼CEO羅旭認為,“如果企業不是出于戰略考慮而出海,而是被逼無奈,那么成功的概率會非常小。”
此外中國企業出海不再是單向的,而是與目標市場產生互動。例如,沙特建設中國經濟特區,這表明全球多個國家正在積極迎接中國企業的出海浪潮,希望承接中國的產能和商業機會。
出海的深度也發生了變化,當下,中國企業的出海不再僅僅是品牌和產品的輸出,更是文化的輸出。例如,游戲《黑悟空》在海外市場的成功,顯示了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不僅獲得了認可,還實現了文化層面的深入交流。
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超過3500家A股上市公司開展了海外業務,占比超過66%。出海已然成為大勢所趨。
然而,對標海外頭部電子簽服務商DocuSign 60%~70%的市占率,國內電子簽服務商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如果要給出海成功下一個定義,我們希望能成功打造一個由中國主導的電子簽名體系。”金宏洲說道。
實際上,e簽寶已經有所動作。據了解,截止目前,e簽寶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布局了三大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的建立,使得e簽寶能夠為不同地區的客戶提供更加穩定、高效的服務,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同時,還能夠吸引更多的國際客戶,推動其全球電子簽名體系的建設。
也恰如北森聯合創始人兼CEO紀偉國所言,“要服務國外市場,需要深入了解跨文化的業務場景。”
一個數字是,e簽寶已經接入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CA機構,實現了對63個國家的覆蓋。
能夠感知到的是,伴隨著e簽寶在全球化道路上的不斷深入,其作為第三方商業信任服務平臺的價值也更在日益凸顯,從中國到全球,基于在國內場景打磨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加合規合法、安全便捷的電子簽名服務。
而這也恰對應著金宏洲所說的“讓全球四分之一的人用e簽寶簽合同”的愿景。
站在電子簽又一個十年的起點上,可以看到監管愈發規范、技術逐漸成熟、市場環境愈發良好,而這種良性的環境也對應的是更為規范合理、品質服務的電子簽名服務商體系。
實際上,這也恰是e簽寶等企業被不斷選擇的原因。不論是CA牌照、自研合同AI大模型,還是出海,能夠清晰看見的是,在每一個浪潮中,e簽寶始終在保持進化,這種進化在對行業的冷靜思考,在產品迭代,在服務體系的優化,也更在戰略方向的時刻衍進。
恰如那句話所說,“時代會狠狠獎勵那些創造價值的企業。”e簽寶的下一個十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