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互聯網那些事
“我們兩個會復合嗎?”
“現在是表白的好時機嗎?”
“TA對我有感覺嗎?”
俗話說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那些渴望在感情中有個答案的年輕人,正在用行動撐起“塔羅牌”這個略顯神秘的賽道。
塔羅師瘋狂收割戀愛腦
截至10月31日10:00,僅抖音單個平臺上的塔羅牌話題播放量就達到了35.2億。其分支話題,如塔羅牌測試、塔羅牌教學的播放量也達到了33.7億、3.3億。在這類視頻的評論區中,那些和“愛情”相關的回復最為常見,幾乎每條視頻的評論區里都有網友分享牌面并邀請圍觀群眾或博主來解答自己的愛情問題。
培根說過,愛情常常是喜劇,偶爾是悲劇。但對戀愛腦們的錢包而言,愛情則常常是悲劇,偶爾是喜劇。
當人們決定通過有償解惑這條路來找塔羅師咨詢愛情問題的那一刻起,TA在對方眼里的形象也會從“癡情種”變成“大韭菜”。畢竟無論塔羅師怎么回答,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表白成功的概率都是未知數,唯有塔羅師錢包變鼓的概率是已知數。
曾有記者就塔羅市場展開調研,他發現塔羅師解答單個問題(如愛情 、事業等)的價格為199元。倘若是解答“期運勢走向如何”這種更加復雜的問題,那么還需要收取額外費用。
除此以外,那些活躍在短視頻平臺上的5元、9.9元塔羅師們為了增強自己的吸金能力,要么會使用解答模板向多位用戶發送相似的答案,主打快速翻臺走量牟利;要么會使用特定話術引導用戶購買599元、29999元等價位的“幸運道具”狠宰對方一筆。
除收割C端用戶外,塔羅之手還伸向了B端用戶。
針對那些想成為塔羅師的小白,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專門的培訓機構。其收費標準為15000元,內容包含3個月的網絡培訓課+每月1次的線下培訓課。待學習期滿后,機構還會為用戶開具“結業合格證”將學員和那些在家自學的塔羅愛好者區分開來,通過營造“門派傳承”和“野路子”的反差感來增加客戶信任度。
針對那些有塔羅基礎但想創業的人,市場上則出現了塔羅機構加盟商。他們的收費標準為新店開業加盟費6.8萬(推薦加盟的人將獲得1.8萬 的提成),總店和分店執行利潤分成制。
塔羅熱的背后是另一個供需失衡的市場
塔羅解答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到底為什么能持續收割客戶?甚至成為少數人的財富密碼呢?
《中國消費趨勢報告》指出,在3000名18-59歲的受訪者中有76.2%的人會感到焦慮。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有近50%的Z世代長期受到壓力和焦慮感的困擾。
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特征,正在讓焦慮等心理異?,F象成為廣大年輕人的共性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的心理咨詢市場也正在快速成長。近10年國內的存續心理咨詢機構已突破10萬家,年平均增速超40%。在2023年,國內的心理咨詢市場規模達到了953億,年復合增長率將突破25%。
只可惜心理咨詢這塊蛋糕看似鮮美無比,但結構略顯不穩。
雖然用戶需求巨大,但我國通過學歷教育培養的心理治療與咨詢人才儲備卻稍有不足。三級學科臨床與咨詢心理學不僅老師少,開課、培養方向也多為學術型人才。目前在全國高校范圍內約有100個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培養點,可開設心理咨詢方向的培養點大約只有50個。
曾有高校人員向記者透露,國內除北京師范大學外的一眾高校,其每年培養出的心理咨詢人僅有200-300人,每年全國通過學歷教育供給的心理咨詢人才不足500人。
除專業人才少,消費者擔心找不到靠譜的機構外。心理咨詢動輒500/小時的價格也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而這兩點,恰恰給予了擁有強傾聽屬性的塔羅師生存空間。畢竟在年輕人眼里,他們只是想找人吐槽一下身邊的問題、排解自身壓力罷了。這和單價高、需長期治療的心理咨詢師相比,同樣安靜傾聽自己訴說煩惱的塔羅師顯然更有性價比。
況且在短視頻時代,帶有神秘色彩的塔羅牌已經成為了一種社交工具,不少年輕人都選擇把它當成一種破冰工具。隨著人們在社交過程中的口口相傳,塔羅牌的知名度也會越來越高。最終吸引一個又一個對其好奇的年輕人上網提問,成為塔羅師們的新客戶。
揭秘塔羅師的財富密碼
好奇感只能為塔羅師們帶來流量,但心理學卻可以讓他們獲得留量。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
這個詞是指人們往往會對那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高度信任,認為這些話術精準揭示了自己的處境和性格特點。哪怕這些話術是提前編好的,哪怕這些話術是多人共用的,我們還是會在認知偏差的影響下對其高度信任。
除利用巴納姆效應獲得信任感外,成熟的塔羅師還會在交流過程中扮演傾聽者的角色。他們會將對話的主動權交給客戶,引導他們說出那些讓自己不適的核心問題,并通過說好話、“畫大餅”等方式為用戶描繪美好未來,消解對方的焦慮情緒。這一點也和“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杰斯的治療思路不謀而合。羅杰斯認為不正常的行為、令人不適的心理異常,不能簡單地通過記憶探索、糾正反應等手段進行治療,而是要去溫暖、鼓勵患者。最終通過再造自信心的方式,讓他們相信自己能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選擇,達成治療目的。
在消費心理層面,“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這些詞還會讓年輕人感到羞恥不安。因為在他們眼中這些詞往往和嚴重的心理疾病相互綁定,一旦讓別人知道自己為此買單,自己就有可能成為大家眼中的異類。所以部分年輕人還會因對自身社交羽毛的愛惜而排斥心理咨詢機構,選擇找塔羅師訴說個人情感等問題。這樣做不僅不用擔心自己的秘密被曝光,還能從塔羅師那里得到情緒正反饋,減緩焦慮感。
看到這我們也不難發現,塔羅市場經久不衰的原因不僅是它滿足了大眾對“神秘事物”的好奇心。還因為它用“重獲掌控感”“提前閱讀人生劇本”等概念,為那些焦慮不安的人們提供了一絲對生活的掌控感。說到底,塔羅終究是一個由印刷品和話術共同編制的“謊言”。比起這些卡牌,我們更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決策,將人生的方向盤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參考:
后浪研究所:戀愛腦,養活了無數“2個月速成”的塔羅師
大象新聞:“洋玩意占卜”,是換一種方式來“割韭菜”丨大象深度
央廣網:塔羅牌占卜誤導青少年 市場亂象應如何整治?
億歐網:想被“救贖”的年輕人,養活了萬億療愈經濟
中國青年報:“不確定性”讓這些年輕人陷入焦慮
中國國情:熱點觀察:心理咨詢市場洶涌澎湃 人才培養體系亟待建立
生命時報:療愈師培訓,靠吹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