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真正自主可控的平臺和生態繁榮的基礎上,才有真正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未來。”如今,隨著訊飛全線進擊、解放生產力、釋放想象力,我國人工智能也進一步擁抱星辰大海。
作者/番茄醬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伴隨著AI成為2024諾貝爾獎最大贏家的,是大模型落地元年,AI落地潮徹底爆發:大模型促使AI性能飛升,也讓業界加速擁抱AGI的星辰大海。IDC預計,到2027年,全球企業用于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投資將達到1430億美元。
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落地潮中,如何打破“專業性、泛化性和經濟性”的“不可能三角”,在技術和落地上雙重突圍、向上生長?隨著“大模型落地元年”即將接近尾聲,一眾AI廠商也即將迎來“結算界面”,紛紛交出答卷。
其中,科大訊飛曬出了大模型競技場和應用場的兩份成績單, 以“9項國際主流測試集第一”和“大模型應用7項第一”,成為行業的“七邊形戰士”。
10月24日,第七屆世界聲博會暨2024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開幕式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發布訊飛星火4.0 T urbo,并曬出在應用場上,訊飛星火拿下的“七個第一”: 央國企中標第一、教育醫療市場第一、智能汽車市場第一、大模型開發者生態第一、智能硬件市場第一、賦能科研應用第一、賦能工業應用第一。
科大訊飛的七個第一是怎么來的?這要歸功于科大訊飛自去年上線起,就有著敏銳的戰略眼光和清晰的落地策略——早在2023年,“落地諸神之戰”尚未爆發,劉慶峰即表示,大模型的競爭關鍵不在于發布日期那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要盡早落地轉化為產品,解決用戶的剛需,實現自我造血。
功成在久非倉卒。往前追溯,可以看到科大訊飛著眼長遠、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戰略布局——一個向AGI時代進發的戰略版圖浮出水面。
一、預見未來、“頂天立地”:
AGI破曉前,一場漫長的底座筑基
訊飛“起跑之早”,源于其對AI應用場域的價值及交互方式革命有清晰的認知:早在2019年,劉慶峰即發表《因為預見,所以堅定》的全員信,信中指出,未來十年,5G助推下萬物互聯將正式成為IT產業的第六次浪潮,語音將成為最重要的人機交互方式;同時,AI將深刻改變世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AI將為各行業賦能,人機耦合無所不在。
基于此,訊飛的落地路徑是技術能力和落地能力“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實現“大平臺加英雄主義”。首先,讓大模型“頂天立地”,即底座和云邊端軟硬一體化做到領先,這決定大模型在AGI時代能走多遠;同時,大模型將改變信息獲取、內容生產模式、產業競爭格局、科研范式,這意味著訊飛要把大模型科學合理地在剛需場景中落地。
這種“雙輪驅動”戰略的優勢,讓訊飛不斷優化技術,提升模型性能,確保在技術領先的同時,能夠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并在實踐中反哺底座,轉動正向飛輪。
如本次,訊飛在大模型能力上再進化,并把工程化做得更加透徹:除了上文提到的4.0 Turbo9項國際主流測試集第一外,發布會上,科大訊飛在原有的遠場高噪、全雙工、多語種多方言能力上,升級了多模態能力,新增了超擬人和個性化 能力。
這讓多模態交互從超擬人 語音變成超擬人數字人——用戶可以給超擬人數字人打視頻電話,并創建數字分身與自己對話,重新定義萬物智聯時代的多模AIUI交互標準。
與此同時,科大訊飛、華為、合肥市大數據 資產運營有限公司三方聯合打造的國產超大規模智算平臺“飛星二號”正式啟動;此外,科大訊飛還首發星火智辦一體機、智能座艙人機交互效果評測機器人VIAS等10項基于訊飛星火底座能力的硬核產品與創新應用,提前占位下一輪應用潮。
不難看到,對比其他廠商“偏重一隅”的落地戰略,“全線出擊”的訊飛更為全面,且在堅實的基座之上火力全開, “通專結合、端云聯動、軟硬一體”協同發力。
此前,在落地潮中,很多廠商采取了“戰隊型戰略”——如“行業派”錨定教育、金融、汽車、工業等行業,一頭扎進具體領域,放棄基座模型或縮減預訓練算法團隊人數;“軟件派”則占位AI Agent風口,集中力量攻堅開發平臺;“技術流”則一心攻堅底座,陷入“技術心流”中,不顧應用風起……
這讓其或多或少陷入“局部狂熱”,導致“專精底座的落地需加強、場景豐富的定制化不足”。而訊飛交出的答卷則是,以“集大成者”的姿態全方位擁抱市場,向深扎根、向遠開拓,將AGI時代潛能開掘到最大化。
二、“通專結合、端云聯動、軟硬一體”:
基座之上如何“火力全開”
在當下,“通專結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所主任曹峰所言,“大模型正處于從通用場景向專業場景拓展的關鍵期,企業“研產供銷服”全業務場景均有大量高價值場景待與AI深度融合。”
基于在各行業深耕多年的積淀,訊飛以“解決民生剛需”為導向,聚焦在教育、醫療、司法等賽道,打造了N個行業專用模型,并以問題為先導不斷精進。如此次,訊飛帶來了最新的 產品應用。
在教育行業,首次發布基于“問題鏈”的高中數學智能教師系統,可以智能生成教學問題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輔助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并逐步解決問題;醫療行業,發布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2.0,六大醫療核心場景能力重大升級并持續領先;司法領域,星火法律大模型賦能庭審筆錄制作等司法場景,和星火通用大模型 相比,效率提升從61.7%提升到87.9%。
落地 之上,如何使AI輕量化、“云邊端”協同,以靈活性打通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行業的必答題。 正如中信建投發布研究報告稱,端側AI是AI發展的下一階段,通過將大模型賦能終端硬件,有望開啟AI應用浪潮。
因此,訊飛賦能多元場景,讓大模型“云上發力,終端耕耘”,加速促進AI紅利惠及用戶。今年6月,“訊飛星火”APP 在安卓端的下載量達1.4億次,正埋下“殺手級應用”種子。
而在車載AI系統、智能家居等領域,端側大模型的引入也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此前,星火大模型即為一汽、奇瑞、廣汽等車企的眾多車型賦能智能交互體驗,并獲得用戶好評。此次,訊飛進一步發布了汽車端側星火大模型,今年第四季度起,奇瑞、廣汽、長城等多款搭載端側大模型的車型將上市開售,進一步為用戶美好生活賦能。
在此基礎上,“軟硬一體”則讓訊飛落地戰略形成閉環,充分開掘潛能——隨著云網邊端不斷融合,復雜系統及復雜計算的場景越來越多,軟硬件融合就變成了必然趨勢。
在C端,訊飛將自身硬件生態+行業能力絲滑融合,如此次發布上,教育領域,內嵌了星火多模AIUI能力的訊飛AI學習機閱讀伙伴即將上線,孩子們“指哪讀哪”,書中的文字可以馬上“變身”成個性化數字人,躍然紙上,啟發孩子思考和提問,將前沿技術戰力輸送至最前線;同時,訊飛還在 2022 年發布了超腦 2030 計劃,加碼機器人賽道……
多維發力、全面出擊,也讓時代所需成為“訊飛所能”,在市場、科研等實戰場上全面開花,掀起燎原星火。
三、時代所需、AI所能:
與市場、科研強耦合下,訊飛的“燎原星火”
當下,在應用“試煉場”上,訊飛星火正成為央國企的首選,并收到市場廣泛認可。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成功中標38個項目,披露中標金額為2.16億元,中標數量、中標金額在業內均保持著領先優勢;截至2024年10月,科大訊飛已與各頭部企業共建20多個行業大模型,覆蓋300+應 用場景。
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背后,是 “市場所需、訊飛所能”——底座上,訊飛構建了從“建算力、理數據、訓模型”,到“落場景、保安全、精運營”的全套解決方案,效率上,訊飛有領先的工具鏈,可大幅提升“理數據、訓模型”的效率;實踐能力上,訊飛有覆蓋300+行業場景的實際應用案例,已形成相互借鑒和復用的規?;送?,還有全國產化的算力平臺。
技術實力之上,訊飛更以定制化解決方案“致廣大而盡精微”,解決實際落地難題。如訊飛面向企業的智能體開發平臺,進一步降低企業業務與大模型能力相互影響、對齊的門檻,通過核心能力提供,讓企業快速搭建可落地的智能體。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依托訊飛智能體平臺,孵化出員工自己的AI助手。 比如國能集團舉辦的 “ 國家能源杯 ” 大賽,共有 126 個隊伍參賽,最終創新孵化了 54 個場景智能體。
而在賦能科研領域,秉承“AI for Science”使命,訊飛也取得了系列實戰成果。劉慶峰介紹,人工智能賦能科研工作有三個臺階:依托科研文獻助手和代碼助手提升基礎工作效率,基于深度神經網絡對科學任務進行精準建模,以及借助認知大模型學習領域知識并輔助設計科研實驗方案。
基于此,科大訊飛已在大模型+科研領域多點開花,如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海燕教授團隊,成功設計了48個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質;聯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李鑫團隊,研究單細胞基因表達課題……
訊飛的AGI理想不止于此,還希望代表中國隊出戰,對內構建自主可控的大國重器,對外給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為此,訊飛不忘初心,此次首個國產萬卡算力集群“飛星二號”平臺上線,繼去年10月24日,首個國產萬卡算力集群“飛星一號”平臺上線后再進 化。
據劉慶峰介紹,這一年以來攻克了很多“疑難雜癥”,解決了500多次以上的基礎軟硬件問題和模型適配問題?;诖耍?ldquo;飛星二號”將帶來新模型新算法的持續適配和智算集群規模的再次躍遷,持續引領全國產算力平臺發展,促進生態繁榮。
獨行快,眾行遠:在生態繁榮的愿景下,科大訊飛還將開放全場景資源,從技術能力到應用落地,用最短路徑實現產品成功,線上線下渠道和資源共享,加速開發者邁向市場成功。當下,根據IDC研究報告和市場公開數據顯示,科大訊飛在語音語義市占率中第一、大模型開發者規模第一,達78.1萬。
未來,科大訊飛還將牽頭成立AI基金,用5億創業基金推動開發者創業,加速前沿技術產業化進程,并與地方政府聯合為AI創業團隊提供產業落地支撐。
“只有在真正自主可控的平臺和生態繁榮的基礎上,才有真正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未來。”如今,隨著訊飛全線進擊、解放生產力、釋放想象力,我國人工智能也進一步擁抱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