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bijqn"><pre id="bijqn"></pre></wbr>

      1. <wbr id="bijqn"></wbr>
        <em id="bijqn"></em>

        <sub id="bijqn"><listing id="bijqn"><nobr id="bijqn"></nobr></listing></sub>
        <sub id="bijqn"></sub>

        瓜子二手車被博主吐槽多開發票 已多次遭消費者投訴

        新視界作者 雷達財經 / 砍柴網 / 2024-10-27 18:17
        "
        二手車市場亂象多。

        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肖灑 編|深海

        依靠孫紅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廣告語,瓜子二手車以直賣C2C模式為大眾熟知。但在二手車交易中,由信息不對稱造成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頻發,瓜子二手車也不例外。

        近日,博主“科技新一”發帖稱,在瓜子二手車平臺上以18.59萬元出售了一輛車,卻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了一張22.8萬元的發票。該博主后續表示,通過和瓜子方面溝通,對方把責任推給了買方,多次投訴無果決定認栽,并稱“跟騙子平臺沒有任何區別”。

        目前,瓜子二手車尚未對此事做出公開回應。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雷達財經表示,根據《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二手車交易應當遵循誠實、守信、公平、公開的原則,嚴禁弄虛作假、惡意串通、敲詐勒索等違法行為,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虛開發票行為。

        事實上,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有消費者在瓜子二手車平臺買到二手調表車,或者買到疑似泡水車,導致維權風波不斷。查詢黑貓投訴平臺上發現,二手車隱瞞車況、虛假宣傳等因信息不對稱出現的投訴問題較多,其中瓜子二手車就出現在消費者投訴的商家行列中。

        博主稱賣車被多開4萬發票

        10月18日,博主“科技新一”發文稱,公司在瓜子二手車上以18.59萬賣了一輛車,但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了一張22.8萬的發票。

        據了解,掛公司戶的車輛,在出售二手車時需要承擔發票的增值稅,發票上多開的4萬元,也就需要他們公司來承擔。

        博主介紹,因為瓜子是大平臺,信任他們,因此委托對方去過戶,結果卻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在和瓜子打電話溝通時,平臺把責任推給買家,說是買家亂開的。

        但博主認為,自己把過戶資料給了瓜子,合同也是跟瓜子簽的,出了事情肯定要找瓜子二手車平臺。博主推測,瓜子大概率是加價4萬多賣給了別人,然后拿著自己公司的過戶手續直接給最終買車人開的發票,因為合同上的買車人,跟發票上的買車人根本不是一個人。

        博主表示,不在乎瓜子能加價多少錢賣出去,也不在乎中間過多少手。首先瓜子平臺沒有按照合同約定把車過戶給合同上的買車人已經違約了,其次又以自己公司的名義給另一個買車人多開了4萬多的發票,而這已經違法了。

        “大家以后賣車千萬別去瓜子二手車!太坑了,打了很多電話投訴,客服一直給你拖,光說反饋了,完全不管!”該博主后續又發帖稱,萬萬沒想到這么大的平臺,跟騙子平臺沒有任何區別。

        針對此事,瓜子二手車官方客服回復鳳凰網財經稱,并不了解事件的實際情況。“如果消費者在平臺賣車的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所有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不會亂報價格。”上述客服表示。

        柏文喜告訴雷達財經,二手車發票金額與實際交易金額不符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平臺或工作人員疏忽,這可能是由于瓜子二手車平臺工作人員在信息審核過程中的疏忽,導致發票金額錯誤。

        二是交易雙方協商的結果,有時候交易雙方可能會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如避稅等)協商確定一個較低的交易價格,但在平臺上顯示的發票金額卻高于實際成交價。

        此外,還有可能是由于瓜子二手車平臺的系統錯誤,導致發票金額與實際交易金額不符,以及其他未知原因。

        但無論何種原因造成,都是不合規行為。根據《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二手車交易應當遵循誠實、守信、公平、公開的原則,嚴禁弄虛作假、惡意串通、敲詐勒索等違法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虛開發票行為:為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讓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介紹他人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就此,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也向雷達財經表示,從這些信息來看,瓜子二手車在處理發票問題上的做法確實存在問題。一方面,平臺沒有確保交易過程的透明度和準確性,導致發票金額與實際交易金額不符;另一方面,平臺在出現問題時未能積極承擔責任,而是將責任推給了買家,這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和信任。

        因此,在其看來,瓜子二手車在處理發票問題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改進和優化相關流程,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有消費者自稱買到二手調表車

        實際上,類似這樣的事件并非個例。

        今年3月份,有媒體報道稱,一名來自江西萍鄉的車主聲稱自己在瓜子二手車平臺買到二手調表車。

        “我在今年2月22日買的車,開到4S店檢查,發現車輛在2022年11月18日公里數為99419公里,但瓜子二手車平臺顯示的公里數只有2.92萬公里,并且在4S店存在多次維修。”該車主表示。

        無獨有偶,山東一位車主在瓜子二手車平臺購買了一臺寶馬5系,在過年回東北時車輛出現故障,維修多次后找到原因。

        據該車主介紹,原來車子的儀表盤后被裝了屏蔽器,買的時候表顯5萬多公里的行駛里程;屏蔽器拿掉后,公里數變成了10萬多公里。最終,通過溝通,瓜子二手車方面同意退車。

        接二連三的調表車出現在瓜子二手車交易平臺,讓消費者防不勝防,也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對平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今年9月份,武漢一市民余先生向媒體反映稱,今年4月末,他在瓜子二手車平臺花5萬多元購買了一輛二手Jeep指南者。8月,他打算在平臺再次出售,卻被告知車有泡水嫌疑,價格減至2.79萬。

        對此糾紛,瓜子二手車工作人員回復稱,如果最終判定該車在消費者購買之前就有水泡嫌疑,平臺承諾終身包退。最終瓜子的售后人員,排除了該車輛是“水泡車”的嫌疑。

        但這樣處理的結果對于余先生而言難以接受,由于再次賣車時檢測出5月買車時檢測報告上并無顯示的多項問題,例如前后座車墊下有霉斑、轉向柱有浮銹等問題,從而導致車輛價值折損較大。

        二手車車況不透明一直是困擾用戶和行業的難題,因此在成熟的二手車市場,如美國的Carvana和英國的Cazoo,均提供7天試駕的標配服務。

        作為國內頭部二手車交易平臺,瓜子在去年推出了二手車“先試再買”標準,可通過瓜子官方檢測、在線驗車和深度試駕。今年8月份再次升級:現場試駕,專人指導,試駕滿意再提車;回家試駕,提車后試駕3天,試駕滿意再過戶。

        然而,現實情況卻讓人失望。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10月22日有關瓜子二手車的投訴累計達到3893條,投訴內容涉及車況與報告描述不符、售后無人處理、退車流程不透明以及隱私泄露暴力催收等等。

        成立9年尚未上市

        天眼查App顯示,瓜子二手車的運營主體車好多舊機動車經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本1000萬元。

        2015年9月15日,趕集網創始人、58趕集聯席CEO楊浩涌宣布“趕集好車”更名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并高調吆喝“個人車主直接把車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以C2C模式切入,提供信息撮合、車況檢測服務,給車況背書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定位也給瓜子帶來了差異化標簽。

        但在競爭激烈的二手車市場上,瓜子僅有C2C模式還不夠。2016年,為幫助個人車主將二手車拍賣給車商,楊浩涌創建了瓜子拍,開啟C2B拍賣模式。2017年,瓜子又推出一種C2B2C模式的“保賣”業務。2019年3月,瓜子二手車又推出了“全國購”業務。

        成立多年來,瓜子的模式幾經調整,從C2C、嚴選,再發展到平臺模式。從官網來看,目前瓜子的Slogan(品牌口號)已經變成了“先試3天再買車”,更加強調對買車方的保障。

        背后的原因或許在于,隨著國內汽車市場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車供給增多,二手車交易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3.45億輛,二手車源供給大幅增長。

        但在另一方面,伴隨著行業競爭激烈和新車的價格戰,二手車商的日子并不好過。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達到158.46萬輛,環比下降5.62%,顯示出市場交易的波動性和增長乏力的現狀。

        另據其去年7月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近年來出現虧損情況的二手車商高達92%,其生存和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受信息不對稱、車源質量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制約,中國二手車市場一直沒有誕生優質企業,油電汽車的價格戰也讓二手車最關鍵的性價比優勢逐漸變小。

        作為仍留在牌桌上的玩家,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自成立以來已共計融資近 40 億美元,估值也接近100億美元,但多次傳出IPO消息后仍未能上市。

        今年8月份,又有消息稱車好多計劃最快于年內在美國上市,目標集資約2億美元。不過與此前類似傳聞的回應一樣,車好多集團對上述消息回復稱,該信息不實。

        分享到
        聲明:砍柴網尊重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稿件皆標注作者和來源;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將受到砍柴網的追責;轉載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編輯修改或者補充,有異議可投訴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時間獲取互聯網領域的資訊和商業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砍柴網"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掃描左邊二維碼,即可添加關注,從此和砍柴網建立直接聯系。

        相關推薦

        熱文導讀

        1
        3
        免费观看性行为的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