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節點財經
文 / 三生
入主紅星美凱龍一年多來,廈門“建發系”作為新的控股股東,確實在紅星美凱龍身上下了不少功夫。特別是最近,動作不斷。
近期,紅星美凱龍攜手“建發系”旗下的建發汽車打造的“π空間”首店在成都佳靈商場正式開業。這一空間融合了智能家居、智能汽車體驗及潮玩文創藝術生活三大元素于一體,直接打破了紅星美凱龍作為傳統家居賣場的商業邊界,跨界出圈,賣起了汽車。
在此不久前,在千商生態創新大會上,建發集團總經理、紅星美凱龍董事長鄭永達還表態,建發將從資金助力、業務協同、“3+星生態”、大家居出海四個維度為紅星美凱龍提供助力。
不難發現,建發對紅星美凱龍很上心,想要讓這家傳統家居零售代表性企業重獲新生。但是,船大調頭難,這似乎并不容易。而從業績上看,2024年上半年,紅星美凱龍交出了一份上市以來表現最差半年報,其實現營業收入42.25億元,歸母凈虧損12.53億元,而同期為盈利1.2億元(調整后)。
2023年紅星美凱龍巨虧了22.16億元,如果下半年還沒有起色,今年可能虧得比2023年更多。但是,靠在“π空間”給控股股東賣汽車能解決問題嗎?
01 業績下滑背后,大股東必須挺?。?/strong>
先來看紅星美凱龍怎么解釋自己虧損的原因。其在半年報中表示稱,主要系非經營性損益影響較大,比如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損失為8.33億元。如果剔除上述非常態化因素影響,公司自持經營的商場主業仍相對穩健。
其實,在《節點財經》看來,在當前的房地產行業背景下,家居建材行業盈利困難并不奇怪,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很容易理解。現在更為關鍵的問題是,業績下滑的趨勢是不是已經企穩筑底了?
之所以有這方面的擔心,在于紅星美凱龍目前的公司業務表現出了全線滑坡的狀態。其中,家居商業服務業、建造施工及設計服務業、家裝相關服務及商品銷售業的營收分別同比下滑16.2%、68.5%、72.3%,其他行業所貢獻營收也比去年減少41.5%。
另一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紅星美凱龍共經營85家自營商場,去年同期為91家。此外,委管商場、戰略合作經營商場、特許經營家居建材項目等都在減少。
如果僅僅是某一項業務下滑,這個還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全方位的下滑,就可能預示著公司遭遇的是系統性風險。局部的修修補補可能無濟于事,而是需要一場脫胎換骨的大調整。
但是,這樣的調整想要成功,肯定離不開大股東的鼎力支持?,F在比較令人擔心的地方在于,紅星美凱龍大股東建發股份也深度涉入地產行業,而后者今年的半年報業績也不甚理想,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6.80%,歸母凈利潤增長更是下滑37.67%。
某種程度上說,建發股份業績走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選擇接盤了紅星美凱龍。而在企業的并購重組中,能不能完成吸納整合尤其重要,它們又做了哪些具體的舉措呢?
02 轉型“賣車”,能互相賦能嗎?
其實,從建發股份入主紅星美凱龍以來,雙方業務板塊如何實現深度融合協同,都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就在今年年初,紅星美凱龍將“3+星生態”確立為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即堅守家居、家裝、家電等主賽道的同時,積極拓展汽車、餐飲、社鄰服務等新業態。
可見,紅星美凱龍為自己謀求的轉型之道,就是借助建發股份的優勢,和“建發系”企業展開跨界合作,最終實現雙贏。其中,“賣車”這件事也早有端倪。
早在2023年7月,紅星美凱龍便開啟了與“建發系”企業建發汽車的合作。今年年初,紅星美凱龍和建發汽車聯手打造的“π空間”問世。在《節點財經》看來,推出這一項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試圖紅星美凱龍的商業空間存量,同時利用建發汽車的專業運營,為其汽車智能生態綜合體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但是,家居零售商轉頭去賣車,消費者是否買賬并不好說。因為家居產品和汽車產品在實際的消費場景中,具有相當大的區別,是基本不搭界的兩大行業。紅星美凱龍在家居零售行業積累下的口碑,似乎很難被賦能到汽車銷售之中。
另一方面,除了和建發汽車合作外,紅星美凱龍還和其他“建發系”企業,比如聯發集團、建發輕工展開合作,分別引入了定制家裝、高端家電賣場甚至餐飲等業務。
如果了解紅星美凱龍的困境,對于其當前多線出擊尋求轉型突破口的做法,雖然可以理解,但不免有種“病急亂投醫”的觀感。當然,外界的觀感并不重要,別管用什么招,業績增長才是硬道理。
但是,目前紅星美凱龍為了戰略性布局調整,已經實打實投入了很多成本,計提了不少損失,卻仍然沒有看到好轉的希望。不僅如此,紅星美凱龍面臨的資金問題也是陰霾未散,而這可能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03 現金流轉負,資金鏈恐是大問題?
之所以對資金問題如此關心,除了紅星美凱龍前實控人車建新的“前車之鑒”外,更在于目前公司的表現不容樂觀。
從最基本的現金流觀察,今年半年報顯示,紅星美凱龍經營現金流凈額為負8.21億元,同比下滑139.71%。更進一步來看,在2024年之前的很多年,紅星美凱龍現金流都極少出現負值的情況。所以,當前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公司的自身造血能力已經嚴重受損。
當然,“建發系”正在從諸如資金助力、業務協同、“3+星生態”、大家居出海等多個維度出手,努力幫助紅星美凱龍盤活業務基本盤。但是,紅星美凱龍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似乎仍未得到緩解。
在現金流之外,在半年報的其它幾項財務數據上,這個問題也有所體現。比如其賬面貨幣資金為29.3億元,短期借款約31.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將近73.4億元,二者合共104.5億元,而流動負債總規模為278.35億元,其中的缺口一目了然。
這里并不是說,有了資金缺口就一定會“爆雷”,但在現金流為負、業績持續虧損、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其中暗藏的風險就有可能被不斷放大,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潭難以自拔。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紅星美凱龍二股東紅星控股已申請破產重整。盡管公司強調,重整對象僅為紅星控股其自身法人主體,重整申請被受理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及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但是,這樣的表態并未打消資本市場的擔心,因為截至今年6月底,紅星控股對紅星美凱龍的持股比例仍高達21.53%,其中99.7%處于質押狀態,已到估算平倉線。一旦紅星控股有個風吹草動,紅星美凱龍想完全置身事外的可能性其實并不高。
綜合來看,“建發系”接手紅星美凱龍之后,確實在努力幫助其調整經營策略,比如今年發布了“3+星生態”戰略,即堅守家居、家裝、家電等主賽道的同時,積極拓展汽車、餐飲等新業態,都是為了幫助紅星美凱龍走出困境。
但是,不論是搞餐飲,還是賣汽車,對紅星美凱龍面臨的整體問題來說,似乎只能是“隔靴搔癢”。在行業環境低迷之下,紅星美凱龍可能還將面對更為嚴酷的考驗,而活下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