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元年,互聯網金融有序發展任重道遠專欄號
大浪淘沙、風流消散,以P2P網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歷經十年發展,已走出真空監管。如果說2017年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真正意義上的監管元年,那么2018年則可稱之為互金行業的備案元年,符合條件的網貸平臺都在為完成備案做最后的沖刺。但完成備案僅是萬里長征合規路上的第一步,互聯網金融想有序發展仍任重道遠。
關于P2P網貸備案資質、限制坊間流傳已久,直到去年歲末《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問世才讓這類傳言煙消云散。57號文對下一步的整改驗收階段做出了具體、詳細的部署,確保逐步向常態化監管過渡,讓網貸平臺回歸信息中介本質,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嚴格的驗收標準、分類施策是57號文最明顯的特征。對于驗收備案進度工作,要求各地轄內主要網貸機構于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備案登記,難度極大、情況極其復雜的個別機構,最遲應當于 2018 年 6 月末之前完成相關工作。而對于2016 年 8 月 24 日后新設立的網貸機構或新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貸機構,在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至于這類平臺何去何從,還未有定論。但筆者堅信,在政策上應該不會一刀切。
在此次專項整治方面,各地堅持分類施策的原則,關于整治驗收細則方面的政策相繼出臺。
1月8日,上海市金融監管部門向各轄區下發了《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審核與整改驗收工作指引表(2017年12月)》(以下簡稱“上海168條”),同時配發四份備案登記相關指引文件。通過這些可操作性較強的文件,將極大加快上海網貸行業備案的進程。
正如筆者所言,備案完成并不代表網貸行業專項整治的結束,加強平臺自身合規化進程注定是任重道遠的事。
比如說銀行存管,上海168條對存管銀行設置兩大標準,其一為通過中國互金協會測評;其二是在本市開立客戶資金存管賬戶。按照這種標準,上海地區目前上線銀行存管系統的平臺很多都存在“違規”現象。對此,麻袋理財研究院認為,考慮到更換存管銀行的成本高、時間緊,“未實現存管屬地化”不作為上海備案登記的否定項,但在備案后要限期整改到位。
再比如說經營方面,面臨備案大考壓力,部分平臺暫緩或者暫停違規業務,以求在完成備案后重新開張。為杜絕此類現象,在1月8日上海發布《法律意見書編寫指引》第九條規定:經辦律師事務所在平臺備案登記后履行持續督導責任,如有負面影響的重大變化,相關律所要出具法律意見書并書面上報監管部門。據媒體報道,平臺備案成功后如果出現風險或者違規經營,監管部門同樣有權將其備案進行注銷。因此,完成備案后的監管只緊不松。
在業務方面,平臺也應嚴格按照政策要求進行調整,以債權轉讓為例,假如平臺將傳統金融產品進行線上打包拆分,類似信托資產、證券化資產等則視為違規;而對于平臺出借人為解決資金流動性而將其投資的借款項目進行債權轉讓,則可以操作。
不少業內人士也對網貸業務調整方面表達自身看法,一網貸平臺高管認為:“ 隨著行業深入,網貸平臺將不會向投資股票、期貨合約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風險融資提供信息中介服務,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金融普惠將是一個大的趨勢。”
總體來講,隨著監管政策的落地,行業將會迎來一個嶄新的高速發展期,中國互聯網金融在服務本土的同時,也將逐步加速海外拓展的步伐。事實上,很多的企業已經率先展開了行動。當然由于不同機構的發展階段不同,進入方式也各不相同,諸如收購海外金融公司、設立合資公司、設立分支機構及開展戰略合作等都是比較常見方式,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新聯在線等都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