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電產品涉嫌侵權,大量鋪貨是為了押金?專欄
“專利將是街電的‘核武器’,將會利用這項武器,讓后來者無法入場”,操盤街電的陳歐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喊話,并對外宣稱2017年底將覆蓋全國100個一二線城市。看來,“專利問題”和“大量鋪貨”已經成為陳歐收購的共享充電寶街電科技下一階段競爭重要“武器”。
然而,就在街電9月22日對外宣稱大舉挺進河南鄭州火車站之后,9月29日,河南省知識產權局在鄭州啟動“規范共享充電行業,整頓知識產權侵權”專項行動,在鄭州國貿360廣場等地,整頓涉嫌專利侵權的共享充電寶產品。陳歐投資的街電首當其沖,被多處查封。9月30日,河南省知識產權局繼續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東站等場所大面積展開整頓行動。陳歐口中的“核武器”為何會自爆家門?事實究竟如何?
與三年前的5月16日,聚美優品以27.35美元在美上市相比,如今的陳歐或許自己也沒有想到聚美會變成如今模樣。回顧聚美幾年來的布局動作,陳歐將美妝品類收歸自營,重點押寶跨境電商,布局網紅電商(自有高顏值員工)和精選電商(聚美優選),看起來是合乎邏輯的,但眼下的電商市場環境卻沒有留給聚美這樣的垂直電商多少機會。
截至美東時間9月28日收盤,聚美股票已跌至2.87美元,總市值不到4.5億,不及巔峰時的一成。垂直電商的日子不好過,陳歐便把解救聚美的希望放在了電商以外的影視、智能硬件、共享充電寶等非核心業務上,而在外界看來,這種做法并不明智,似乎更像是陳歐慌不擇路。
“相比于傳統的流量投放,共享充電寶是一個成本更高、更復雜的流量轉換,通過共享共享充電寶的流量來刺激聚美不是一個很現實的想法。” 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電商專家魯振旺在評論街電對聚美“流量入口論”時持否定看法。
姑且拋開陳歐微博回應投資人關乎街電是聚美流量入口的布局一說,單單花1億元購買三個專利意欲阻擊“來電訴諸街電于法庭,因專利糾紛向后者累計索賠6000萬人民幣”的巨大手筆,陳歐的豪賭無疑是把共享充電寶當成聚美最后的稻草。
但陳歐口中所謂“半年之后見分曉”的街電除了賦予聚美故事之外,并沒有帶給他多少實質的正能量。有媒體曾經根據街電公布的7月份數據為其算過一筆賬,單個充電寶一天的使用率峰值僅為15.8%,平均一個星期才會被產生一次租借。按一次租借客單價1元計算,一個充電寶只能產生約5元的收入。
我們算一筆賬,日訂單22萬除以總共139萬,峰值的使用率為15.8%,等等,不是說7月份電源使用率是33.32%么?我們按一個充電寶單客單價1塊錢去計算,30天乘以使用率,大概是5塊錢,如果是2塊錢,一個月也就是10塊錢的營收。
所以,陳歐口中的“流量入口論”只不過是粉飾每況愈下聚美的謊言。
回到“專利”核武器上,國內共享充電寶領域布局的專利主要集中在來電科技和街電手中。截至2017年7月19日,來電科技在國內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為7件,其中4件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2件,外觀設計專利11件。街電在國內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是15件,實用新型專利3件,外觀設計專利4件。此次街電因涉嫌侵權被查封,充分說明其專利布局還遠遠不夠。
意欲將專利作為“核武器”的街電,借“共享經濟”的東風,陳歐手中的“救命稻草”會是那頭會飛的豬么?
<h1>追問二:大量鋪貨,重金押注街電是否只是“提款經濟”?</h1> <h1>陳歐此前還表示,之所以3億重金收購街電,是因為共享充電寶是擁有一個百億級的市場,而街電是行業內技術領先、硬件積累最多、規模最大的平臺。</h1>而美國的投資人也在公開信里懟了:“陳董事長說街電已經占有了80%的市場份額,這對我和其他股東來說非常意外。”
但根據街電公布的運營數據來看,硬件積累多并不意味著運營效率高,投入產出效果讓人質疑。陳歐及其新團隊要將其打造為百億夢想的“獨角獸”似乎任重道遠。
也正因為此,陳歐需要借助街電快速回籠資金。街電公開報道稱,目前已在70余個城市實現服務落地,并計劃至2017年底,覆蓋全國100個城市,預計日訂單年底將突破1000萬。“大量鋪貨”成為陳歐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的另一個“核武器”,原因很簡單——押金。
如果共享單車摩拜299元押金和ofo99元押金,大家可以接受的話,那么街電的100元押金就設置的毫無道理。盡管陳歐在其微博上曬圖,指出充電寶成本200元。而根據此前網上的專業測評文章顯示,街電所用的電芯為東莞創明生產的18650電池,成本8元一顆,而并非日本三洋生產的進口電芯。另據業內人士透露,街電充電寶的成本應在50元上下,而非陳歐所說200元。
這不由讓人聯想到跟風走紅的共享雨傘,18元成本,收取用戶38元押金。以及,此前街電多次營銷都打“免費充電”旗號,唯獨不免高額押金。一切為了押金的商業模式昭然若揭,通過聚攏用戶押金繼續滾動生產設備。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按照街電一個能放6塊充電寶的機柜成本800元,6個充電寶成本300元,總共1100元。假設押金留存率20%,則只需要55個新用戶押金即可收回一臺設備+全套充電寶的成本。
在回應王思聰以“吃翔”為賭咒的質疑,陳歐的街電被爆融資失敗,惡意不給服務商結款的傳聞之后,街電CEO原源在其朋友圈曬出了6.5億銀行賬戶余額。但細心的網友提出質疑:陳歐在微博回應股東時確認了聚美投資街電的金額是4480萬美元,按照匯率換算,約為2.9億人民幣。而街電公布賬戶現金6.5億元,這之間的巨大差異是怎么回事?
投入三億,不虧反賺?單季度100多萬(單月33萬多)營收的街電,6.5億從何來?按照7月單月292萬用戶來算,僅僅一個月光押金就是2.92億。因此,對于陳歐來講,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街電生產的設備越多,意味著提款機越多?
根據街電8月公開的數據,街電在全國范圍內和商家達成合作的機柜超過35萬臺,充電寶電源數344萬以上。如果按照6塊/12塊充電寶兩種型號的機柜,平均設備成本1000元,每塊充電寶成本50元計算,可估算出街電共投入超過5.22億設備成本,倘若充電寶成本為陳歐所說的200元,則全部設備成本更是高達10.38億。這還不包含運營成本、渠道鋪設費用和代理商的傭金等投入,可以說,街電的現金支出遠超過陳歐當時投資的3個億人民幣。多出來的錢哪來的?
出現這樣的結果,只有兩種可能:街電為了快速擴張,動用了用戶押金彌補資金短缺問題;街電為了制造聲勢,并沒有投入那么多設備,虛假宣傳同樣犯了商業大忌。
另外一則消息同樣耐人尋味,據稱,街電開始在很多城市開啟免押金模式。這一改變會不會是為了討好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而開設的又一場暗藏風險的豪賭?
畢竟,免押金就意味著會有大量用戶抽逃原本在街電賬戶的押金,極有可能造成街電的資金鏈壓力,而不免押金,這種類似于龐氏騙局的財務模型,又早晚有崩盤的風險。
付出如此高的代價,這場豪賭的背后,陳歐在急于脫手街電,尋找下一位接盤俠嗎?
回到文章的開頭,共享經濟的目的是通過共享使用權,最大限度的實現社會資源的節約利用。街電科技等用涉嫌侵權的產品鋪市場,一旦被監管則有可能面臨現有產品全部下架,前期大筆的投入折損殆盡的風險。
對于共享充電寶這一類型的電子產品,大量報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資金投入的損失,更包括大量生產鈷酸鋰電池所帶來的稀缺礦產浪費及處理不當所引起的對自然環境的污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